张如学,字习之。湖北江陵人。湖北大学中文系毕业。97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2001年结业于中国书协书法创作班。2002年结业于中国美协高研班。2010年就读于北京凤凰岭书院首届中国书画学精英班。师承姜宝林先生。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会员,北京张如学艺术馆馆长,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省美术院特聘画家。“八面来凤”中国书画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荆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怎样才称得上一幅好的中国画,我认为必具三条:其一,笔墨要好。笔是阳,墨是阴,笔墨和谐,则行气畅通充盈,神采俱佳。又笔,质也;法,文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笔法是指画中要见笔,不可一塌糊涂,自欺欺人。线条质量好坏通过书写来完成,为此书法研习是画家必修之课。眼下,画者学习书法的太少,可谓凤毛麟角。不少头衔大、学位高、码头好的画家同样是瞒天过海,避而不谈书法来画画,简直就是赤膊上阵,有失文雅,近乎野蛮也。墨分五色,不可偏颇。太润,墨来补,太燥,水来和。笔在墨中,墨绕笔转。知笔墨之理,方可有画面之精气神。其二,形式要新。我的老师姜宝林先生说:既要笔墨又要现代。当今人画写意花鸟,太多千人一面,走不出传统藩篱。学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既没有走进去,更没有跑出来,老是原地转圈,结果是背负传统的空壳,孤芳自赏,自觉良好。画了一辈子折枝花鸟,出手就来,习其成性,殊不知给人以似曾相识,重复制作之感。无聊之涂鸦,令人生厌。我曾经在《美术报》写过一篇关于中国画创作的理念和思路的短文,惊醒了不少人。画画要有想法,多动脑筋琢磨问题,才可画出新意,给人以新奇之感,刺激观者的神经。我的画受恩师姜宝林先生影响之深。大多是在点、线、面基础上做文章,甚至来回折腾,打破传统折枝式,建立了新的语言形式,点、线、面穿插互补,黑、白、灰控制画面,有强烈的构成感。其三,立意要高。画品既人品,修养多高,你就可画多高,画家如不多读书,领悟古贤精华,就会四肢发达,脑筋简单。前贤大师的作品观了之后,让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铭刻于心,这就是作品品格高的魅力所在。画画要有生活情趣,要活鲜,师法自然,中得心源。创作一幅作品,画什么,怎样去表现,语言既要简单直接,又要把话说清楚,避免陈词滥调,乌烟晦气,传统脉络清晰可见,现代语言表达恰当,净得清气,得高雅,不入俗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