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笔名:一翁、古稀墨翁,1931年10月出生,沧州市人大常委会离休干部、学者、老年书法家,中共党员。祖籍:河北省河间市。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顾问、沧州集藏会首席顾问、沧州青年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沧州青年作家协会顾问、河间市书画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破格体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华书画名人网艺术顾问。
书风骨气劲峭、端庄清美、高古朴雅、隽永飘逸,书作代表市政府、外事办书画高档礼品馈赠国内外诸多权威机构,被一些国家领导人、老将军、老红军战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友人珍藏,数十次义捐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南京市慈善总会、新疆慈善总会、江苏希望工程办公室、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青海省残联、汝州市残联慈善会、韶山市人民政府、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等基金会、慈善会、灾区或贫困地区,德艺双馨、厚仁博爱。中国国际文艺家联合会授予“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百佳国学文化传承人”称号、北京清大华文书画院授予“当代百名儒学书画艺术家”称号、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名家”称号、东方书画家协会授予“中国优秀老年书画家” 全国书画家职称和润格认定委员会书作润格:每平尺1500元,点题加倍,题匾每字600元,扇面小品2000元,粗俗不应,不诚勿扰。欢迎全国75岁以上的学者、教授、老一辈书画家交流心血之作。
称号、被沧州市授予“爱心助学书画大使”称号。
为 人 师 表 德 艺 双 馨
———— 简述老年书法家 刘毅先生的人品及书品
刘毅先生70岁以前从未参加过一次书画展,从未大张旗鼓的张扬和宣传,书法作品之褒贬鲜为人知,书作气象世人很少窥见。刘老书作从不在书画店里标价挂卖,从不出席一次以赢利为目的的书画笔会,刘老的书作中经常钤印“一翁”,从印章中我们可以读懂刘老无忧无怨、从从容容、万事达观、自然率真的人生观和艺术观,这里没有铜臭气,没有喧闹声,没有造作态姿。在留给儿女的传世书作都很少的情况下,却义无返顾地把心血书作一次次地捐给国家和地方的公益事业、慈善救助活动。他说:76春秋了,还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心安呀;名利如云烟流走,已得之甚多,知足矣。
刘毅1931年生于河北河间的一个贫困乡村。生活所迫四处漂泊生活所逼街头摆过地摊,他出身农民,参过军,下过煤矿,干过商业,作过教员,当过秘书,最终在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离休,方才晚年安享,让人怎不叹之;他家贫年仅12岁就去当小八路,保送晋察冀边区第八中学深造,成为解放区共产党培养的第一代中学生的人生经历,却几度遭人迫害,让人怎不惊之;他在艺术面前潜心学习、虔诚耕耘六十余载,排除任何功名利禄的干扰,76岁依然四书五经手握身旁,画史书论陪伴左右,倚床感怀着儒学思想的博渊,伏案续写着《老叟读书笔记》,让人怎不惜之;他澹泊名利从不以离休老干部或书画界老前辈甚至长者自居,酌几口清茶会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激昂论辩遂成忘年交,让人怎不敬之······正是如此,这位经历离奇坎坷饱经抗日战争炮火洗礼的老翁,以坦荡博爱的心胸和正义灏然的骨气写祖国的大好山河,写民族的人文景观,写大自然的平和祥瑞,写儿时高歌的抗日革命歌曲,感受到他笔下有写之不完挥之不尽的世间美好景象,涵养、学识与阅历尽熔字内,骨气劲峭、端庄清美、高古朴雅、隽永飘逸、师崇自然的书风,使人们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与共鸣。
刘老是在老伴和儿女的一再坚持和劝导下,70岁以后才勉强开始投稿参加展览的,一年里接连在几个大型书画展中数夺金奖、一等奖,荣获“当代百名儒学书画艺术家”、“中国优秀老年艺术家”、“中国书画艺术家终身成就成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书学事迹相继被《人民政协报》、《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老年报》等百余家新闻媒体报道;《中国琴棋书画报》、《中国集报文选报》、《收藏时报》等二十余种收藏界报刊先后邀请刘老题写报头;被河北省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等十余家社团组织聘为艺术顾问;纪念馆、碑林邀稿刻碑刊石;书作代表市政府、外事办书画礼品赠送国内外诸多权威机构,一些国家领导人、老将军、老红军战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欣慰地收藏了他的书法珍品……
刘老近两年将保存多年的书作精品分别捐给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市慈善总会、天津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青海省残联、新疆慈善总会、江苏希望工程办公室、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慈善会、基金会、扶贫办、院校、灾区或贫困地区达二百余幅,充分表达了一位老艺术家和共产党员对社会的爱心奉献,对党的耿耿忠心,对祖国的坦荡胸怀。这位满头银发的德高老叟依然心怀依旧,戴着那副老花镜挑灯读之写之,用一生的高尚情怀及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公益活动、慈善救助事业上尽着自己的一份心力,在用一生的人格魅力来完美着自己的翰墨人生,在与当代著名学者、收藏界权威、书画巨匠孙轶青、吕济民、史树青、王学仲等先生的书信往来中,笔底诉说着他心中的兰之风、松之涛、竹之韵、山之魂。
借以拙文,抛砖引玉,心敬之,身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