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1832-1911年),字作英,原名成,初字竹英,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别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早年在家乡结社吟诗,中年客游宁波、台州等地,晚寓沪上数十年,卖画自娱。工山水、花卉,尤善写墨竹,用笔疏放豪宕,墨沈淋漓,气息浑厚,精于湿笔。难怪人说“蒲华的墨竹湿漉漉滴得出水来”。这幅传藏了百余年[作于光绪壬辰十八年(1892年)]的《墨竹图》,至今仍然“青翠欲滴”。其画在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之间,气势磅礴,颇多情趣。书法尤擅草书,自云效吕洞宾白玉蟾笔意,狂草如龙蛇,奔放如天马行空,时罕其匹。善诗,与同人结鸳湖(南湖)诗社,意兴颇豪,有《芙蓉庵燹余草》诗一束行世。平生画甚多,唯不自惜。多奇癖,雅好古琴佳砚,遇即购藏,言其居为“九琴十砚斋”。在沪为豫园书画善会、上海书画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据云,曾游日本,书画颇为所重,近年仍有追慕者纷纷从东瀛来求书寻踪。他与吴昌硕、吴秋农、何熙伯、徐星洲、哈少孚交最密,为上海画坛极具个性风格的大书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