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公元?~一六八九年),自半千,又字野遗,号半亩、柴丈人。昆山人。明亡,隐居金陵。结庐清凉山下,葺半亩园,筑扫叶楼于其中,自号扫叶楼僧,莳花种竹,交游者均前明遗老辈。为人有古风,以诗文书画自适。明末金陵一地,人文特盛,画士流寓该 地者名家甚众。龚贤为后人推为金陵八家之首,然他山水的厚重与醇仆,实非其它诸家能望其项背的。
龚半千虽然评者认为他也自爱吴镇笔墨,远承董巨家风,其实在他的笔墨间,并无肯定的源自。屈大均给他的书信中谈起他所居的半亩园「水周堂下,鸟弄林端」。而他自己亦认为作品是在「十日一山,五日一石,闲则拈弄,遇事而辍」中得成,所以画中的境界,纯为得自自然自我情感之寄托。龚贤的作品,最大特色在笔墨的交互运用。善于运用墨彩,浓淡枯湿,各尽其致。尤其用浓笔湿笔时,密密层层,有堆积至数十层者。层次复杂而深远,苍茫而有气魄。对于光影和画面中黑白的关系,尤多独到的创见。浓树间淡树,以水面和白云为衬托,一黑一白,浓淡相间,达到云烟的尽致。论者有以为龚贤笔墨,由浅入深,层层皴擦,极富光线感,与西洋素描异曲同工,为国画中放一异彩。龚半千的昼,如龙驭风,隐现变幻,渺不可穷。
半千以半亩之园耕读自养,仅足糊口,身殁不能具棺殓葬,后来还是由孔尚任为他办理后事。扫叶楼至清末由心悟上人募资重修,供后人凭吊。
龚氏遗有画法一册,有抄录其文编为龚安节先生画诀。另有柴丈画说、半千课徒画说,内容论山石林木的结构和墨法。王概山水学龚贤,传芥子园画传,即由其搜集前人稿汇合而成,多少也颇受龚贤画论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