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558年生,638年逝世,越州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唐代书家。字伯施。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旧唐书》、《新唐书》皆有传。他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业于硕野王,卒于唐贞观十二年(638),享年81岁。世南曾为弘文馆学士,每与太宗商榷古今政体,论及帝王政事得失,借以规谏,甚为太宗崇敬。太宗尝称他有五绝,即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其中书翰一项,尤为世重。虞世南的书学渊源,最初以东魏《敬史君碑》、隋朝的《启法寺碑》、《龙藏寺碑》为习学范本。后来才师承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因他由六朝碑版中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智永稍加指点,就能很快领悟。工正、行、草书,继承“二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传世的书迹有石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及行书《积时帖》、《左脚帖》、《汝南公主墓志藁》等。著有《书旨述》、《笔髓论》。编有《北堂书抄》一百六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