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网站简介新闻中心 名家名作传世经典著名女书法家佳品欣赏书画知识 藏品拍卖吴蓬画语录
点击书画吴蓬书画瓷器古代书画家近现代书画家画论经典名家故事书画鉴赏市场动态诗书画印文房四宝
九州书画网
   
 

会员中心,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 姚志超
  ├ 徐德润
  ├ 徐志学
  ├ 刘增兴
  ├ 彭志娟
  ├ 郭雅君
  ├ 陈西林
  ├ 聂中东
  ├ 史正学
  ├ 张 海
  ├ 马跃华
  ├ 张万一
  ├ 龙 瑞
  ├ 文怀沙
  ├ 方茂鸿
  ├ 李运江
  ├ 方照华
  ├ 范 增
  ├ 董昌喜
  ├ 王明明
  ├ 吴山明
  ├ 窦黎明
  ├ 刘炳森
  ├ 欧阳中石
  ├ 陆建新
  ├ 沈 鹏
  ├ 陈天然
  ├ 卢国光
  ├ 李 铎
  ├ 刘勃舒
  ├ 刘文西
  ├ 罗学献
  ├ 靳尚谊
  ├ 刘大为
  ├ 尉天池
  ├ 崔子剑
  ├ 余修林
  ├ 朱韶新
  ├ 赵振刚
  ├ 赵抱衡
  ├ 薛垂广
  ├ 吴懋祥
  ├ 王今栋
  ├ 仝相和
  ├ 师安衷
  ├ 桑 凡
  ├ 齐冲天
  ├ 彭立贵
  ├ 理勤功
  ├ 李裕兴
  ├ 韩伟业
  ├ 丁中一
  ├ 巴 山
  ├ 王天成
  ├ 李逸野
  ├ 宋晓东
  ├ 李留海
  ├ 周济人
  ├ 杜克礼
  ├ 胡秋萍
  ├ 张仲亭
  ├ 周俊杰
  ├ 张化彦
  ├ 杨克林
  ├ 李骋
  ├ 侯素珍
  ├ 关明聚
  ├ 张志本
  ├ 龚存银
  ├ 百 师
  ├ 宋华平
  ├ 李刚田
  ├ 马永超
  ├ 王伟庆
  ├ 王立春
  ├ 李自强
  ├ 周 森
  ├ 黄永玉
  ├ 郁 风
  ├ 黄苗子
  ├ 于志学
  ├ 冯 远
  ├ 宋 英
  ├ 侯德昌
  ├ 牛光甫
  ├ 杨乃寒
  ├ 屈有善
  ├ 李平逊
  ├ 侯 耘
  ├ 李福
  ├ 蔡超
  ├ 王西京
  ├ 王琦
  ├ 肖 峰
  ├ 吴长江
  ├ 许 江
  ├ 吴冠中
  ├ 刘绮
  ├ 桑一田
  ├ 刘 毅
  ├ 方 坤
  ├ 方楚雄
  ├ 方尧明
  ├ 方 云
  ├ 方 振
  ├ 方 骏
  ├ 方海龙
  ├ 方惠民
  ├ 方绍武
  ├ 方增先
  ├ 李晓军
  ├ 丁嘉耕
  ├ 张召京
  ├ 李秀峰
  ├ 顾建全
  ├ 王 松
  ├ 王福增
  ├ 张如学
  ├ 董财儒
  ├ 张明宝
  ├ 林 岫
  ├ 李振淑
  ├ 刘颜涛
  ├ 朱 非
  ├ 蒋雨浓
  ├ 韩宁宁
  ├ 方 胜
  ├ 姚新峰
  ├ 瑞永德
  ├ 刘永杰
  ├ 陈良才
  ├ 王广然
  ├ 周丹瑜
  ├ 公丕炎
  ├ 吴 蓬
  ├ 胡明军
  ├ 杨子健
  ├ 林其风
  ├ 许新乐
  ├ 徐鸿春
  ├ 安多民
  ├ 熊久林
  ├ 朱戊扬
  ├ 张泗端
  ├ 邓 强
  ├ 郭耀西
  ├ 周 波
  ├ 伍燕恒
  ├ 侯宝泉
  ├ 闫广魁
  ├ 徐志数
  ├ 王泽培

山 水 类


花 鸟 类


动 物 类


书 法 类


综 合 类


人 物 类

 
 ◆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书画知识 - 正文
彩 画
所属类别[书画知识]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 发布时间:2007/6/28 15:43:06 
新闻来源[] 已[1337]人查看此新闻信息
彩画
         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中国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古建彩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在建筑上画彩画不单是美学上的要求,而且党政军民学有社会礼制和保护木质构件的实际意义。早在《论语》中已经有“山节藻榈”的记载,《礼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
  
        考古上能确切证明建筑上有彩画的是陕西咸阳三号秦宫,曾发掘出画在墙的车马壁画。《周礼•冬官•考工记》载画缋之事,“青与白想次也,赤与黑想次也”,这可能是有关绘画的最早理论。从这些绘画的色彩关系到取材内容,都可以看出中国彩画的传统是很古老的,甚至连秦始皇陵发掘出土的灰陶兵马佣,当初也是五彩缤纷的。

        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彩画等级

1.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2.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旋子彩画在每个构件上的画面均划分为枋心、藻头箍头三段。这种构图方式早在五代时虎丘云岩寺塔的阑额彩画中就已存在,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中“角叶”的做法更进一步促成了明清彩画三段式构图的产生。

        明代旋子彩画受宋代影响较为直接,构图和旋花纹样来源于宋代角叶如意头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对称的整体造型,花心由莲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图案构成,构图自由,变化丰富。明代旋子彩画用金量小,贴金只限于花心(旋眼),其余部分多用碾玉装的叠晕方法做成,色调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绿颜色叠晕,不绘任何图案;藻头内的图案根据梁枋高度和藻头宽窄而调整;箍头一般较窄,盒子内花纹丰富。

        清代旋子花纹和色彩的使用逐渐趋于统一,图案更为抽象化、规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线为基本线条组成的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枋心通常占整个构件长度的三分之一,枋心头改作圆弧状,枋心多绘有各种图案:绘龙锦的称龙锦枋心;绘锦纹花卉的称花锦枋心;青绿底色上仅绘一道墨线的称一字枋心;只刷青绿底色的称空枋心。藻头中心绘出花心(旋眼),旋眼环以旋状花瓣二至三层,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头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花基本单位为“一整二破”(即一个整团旋花,两个半团旋花),视梁枋构件的长短宽窄组合,又有勾丝咬、一整二破加一路、加两路、加勾丝咬、加喜相逢等多种形式。岔口线和皮条线由明代的连贯曲线改为斜直线条。旋子彩画按用金多寡及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五墨、雄黄玉等几种。

3.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故名,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额枋上。

        苏式彩画底色多采用土朱(铁红)、香色、土黄色或白色基调,色调偏暖,画法灵活生动,题材广泛。明代江南丝绸织锦业发达,苏画多取材于各式锦纹。清代,官修工程中的苏式彩画内容日渐丰富,博古器物、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无所不有,甚至西洋楼阁也杂出其间,其中以北京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最具代表性。

        明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之传入北方。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官式苏画”。

官式苏画的特征
  
        官式苏画在等级制度上的划分是很严格的,不同类别的彩画在建筑装饰上是不能滥用的。而官式苏画的等级划分是比较困难的,它不像“合玺”、“旋子”彩画那样,在细部纹饰上都有严格地规定,甚至排列顺序都不能颠倒,用金部位多少都有详尽的要求。官式苏画在纹饰和工艺上都是比较自由的,官式苏画总体上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
  
        1、高等级的官式苏画(金线苏画),主体线路为金线,卡子、锦纹、夔龙、夔凤、花团等细部纹饰为片金或金琢墨拶退做法,局部枋心、盒子为窝金地做法。
  
        2、中等级的官式苏画,主体线路为墨线,卡子、蝠磬、卷草等细部纹饰基本上为烟琢墨拶退做法,个别地方点金做法。
  
        3、低等级的官式苏画(墨线苏画),主体线路及纹饰均为墨线,不见金色。
  
        官式苏画的等级关系难于划分,一般的说一组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采用高等级的官式苏画,次要建筑采用低等级的官式苏画。

官式苏画装饰性强
  
        《工部工程做法注释》上说:苏画做法,名目虽繁,初制唯以五彩变幻运用自然,除金琢墨苏画一种线路花纹饰金,其余类以淡雅朴素见长。不若后来名目之繁,大量使用金饰。清早期苏式彩画在“金箔”的使用上是十分有限的,用金量只占画面的很小部分。到了清中期,金箔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由原来的大线、卡子局部纹饰饰金演变成较大面积饰金,如宁寿宫花园的云光楼彩画,枋心里纹饰是窝金地青绿山水,倒挂楣子的牙子是混金的。碧螺亭海墁式苏画的檐垫板是浑金底色上饰以黑花蕊的白色梅花。金色是诸颜色中最易于表现华贵、庄重的颜色。在清中期苏式彩画较大面积的使用金箔,是与当时康、乾盛世的政治经济相关的,象征统治阶级的皇权。清晚期,由于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败,苏式彩画的用金量减少,只在局部殿座用金。例如西六宫的长春宫四角游廊彩画,枋心为窝金地花卉。
  
官式苏画题材广泛
  
        官式苏画在题材的选择上是为皇家服务的,体现皇帝的尊严、皇权的威严,出现了一些以夔龙、夔凤为主题的图案,配以博古、写生画、人物画、花鸟画等活泼的纹饰。从宁寿宫花园整体园囿建筑上看,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如宁寿宫花园的古花轩、遂初堂、萃赏楼、符望阁、倦勤斋等建筑彩画的纹饰是以龙纹为主要题材,次要的殿宇(配殿、亭子、游廊、敞轩)的建筑彩画有了相应降等级的纹饰变化,主要以锦纹、西番莲、博古、写生画、团花和吉祥图案为主。
  
        官式苏画的纹饰题材上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吉祥图案,它运用景物隐示吉祥,寓意极为丰富。如“万寿”即万寿无疆,彩画上“万”字用在飞头上“片金万字”,“寿”字用在椽头上“片金园寿字”。万寿无疆原本是祝愿长者长寿之词,后来就成为祈祝皇帝长寿的专用词。再如清中晚期官式苏画上大量使用云、蝠图案,表示万千之意,故称“万福流云”。因为“蝠”与“福”字同音,故以此代之。清中期官式苏画的枋心、包袱心里多使用“寿山福海”,“海鹜添筹”等吉祥图案,“寿山福海”是祝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演变而来的。这两种吉祥图案在皇家建筑彩画中最常见,特别是绘于祝寿之所。如故宫的体和殿储秀宫,是光绪十年为庆祝慈禧太后50岁寿辰而绘制的彩画。
  
        清中期的官式苏画里的写生画,以工笔重彩为主,到了清晚期,写生画大部分为兼工代写的小写意,主体纹饰多以花卉组成的吉祥图案为主,其中又以牡丹花最多。牡丹花和玉兰、海棠寓意“玉棠富贵”,牡丹花和石榴寓意“富贵多子”,牡丹花和石榴、佛手、桃子寓意“富贵三多”,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石榴象征多子,佛手象征多福,桃子象征多寿。人物画的内容、多画“四儒八爱”等反映封建社会“贤、儒”思想的题材。
  
官式苏画工艺精
  
        清中早期官式苏画的题材主要和旋子、合玺彩画一样,是以龙纹、凤纹为主,吉祥图案、写生画为附。这样就决定了它的绘制工艺与合玺、旋子彩画无大的区别,遍刷青绿大色,沥粉贴金。工艺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工艺做法,玉作、拶退、平涂开墨、纠粉、反切等手法,这个时期的沥粉工艺是沥双粉,两条细粉并列组成。到了清晚期,官式苏画的题材、纹饰转向更多的写生画,故专用于写生画的“落墨搭色”、“硬抹实开”、“作染”、“拆垛”、“洋抹”等工艺作法便应运而生。“洋抹”是匠人用语,即从西洋传过来的水粉画,用光线的明暗表现物体的一种画法。如宁寿宫花园的玉粹轩找头部位的开光里,撷芳亭的枋心里的写生画都是洋抹画法。中国传统的国画是以形写神,用线条的粗细、硬软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如铁线描、钉头鼠尾、莼菜条、春蚕吐丝式线描。而“洋抹”恰恰吸收了西洋绘画的精髓,把它运用到彩画中。
  
        清中期官式苏画的颜料使用,主要以中国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为主,普遍大色为石青、石绿,少量范围内使用洋颜料。除此以外,清中期官式苏画还广泛使用了间色,如香色、紫色、粉红色,并且一直延续使用到清晚期,成为区别其它类型官式彩画的特点。中早期官式苏画的间色使用面积较大,一般用在找头上、包袱心、枋心、柁帮等处。清晚期,官式苏画的主要颜料被洋青、洋绿所代替,间色的使用面积也逐渐缩小,只用在锦纹的箍头、带子、海棠盒等小型图案里。
  
        清中早期的官式苏画,在纹饰组合及设色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比较灵活。如清晚期成型的设色规律是“青箍头、青楞线,绿找头上画软卡子、黑叶子花卉。绿箍头、绿楞线,青找头上画硬卡子、聚锦。”清中期官式苏画设色非常灵活,有的是“青箍头、绿楞线,绿找头上画硬卡子,绿箍头、青楞线,青找头上画软卡子。”清晚期的找头主要是青绿两色颠倒,而清中期大量加入了中间色,香色、米色、石黄等,中间色与青绿两色穿插重复使用,无疑冲淡了单纯青绿色的庄严、肃穆感,使整体色调变暖,色彩更加丰富。

官式苏画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清康、雍、乾时期,由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达,海外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象朗土宁等一批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把西方的文化带入了中国。这个时期相当一部分为皇家服务的艺匠,吸收了西方的文化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涌现出一批中西结合的宫廷画家。中国的实用美术工艺品珐琅瓷器都吸收了西方的图案、造型,同样官式苏画也接受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出现了“西洋画”。如玉粹轩找头里的开光水粉画,用颜色来表现物体的光感、质感。粹赏楼枋心里的洋卷草,就是从珐琅瓶上的图案照搬过来的。清晚期,西洋画更多的出现了,枋心里的线法山水画,即所谓的“界画”,都是通过线条、造型、色彩、光感来表现的。
  
        至此,清代的官式苏画,在流传中不断衍进、发展,从传人至成型后渐趋完善、规范,始自清代中叶,成型于清代后期。大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它纹样活泼、不呆板、在有秩序中求变化,形成皇家建筑彩画的独特风格。

新式彩画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发展,对于建筑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和历代彩画的用途、花纹的演变,考虑光线和视觉效果的不同要求,创造出多种新式图案,绘制了大量新式建筑彩画。

        新式彩画有沥粉贴金,沥粉不贴金,沥粉刷色;有“攒色”、“着色”、“退色”、“退晕”等;有带枋心盒子和不带枋心盒子,有带枋心无花纹和带花纹等多种做法。新式彩画的绘制程序与旧式彩画绘制程序相同。
送货方式 售后服务 付款方式 包装运输 合作加盟 退换声明 版权声明 购物流程 团购
保密安全 企业文化 保真声明 常见问题 法律声明 本站章程 VIP服务 建议投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欢迎加盟 | 业务联系
版权所有:九州书画网 技术支持:通达网络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河南长庚律师事务所 张红卫律师
 直销电话:  电话:18003932399 13903933796 0393-4878427 联系人:方先生
豫ICP备110080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