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图现藏于苏州博物馆,为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98.3厘米,是一幅大中堂。图上满地黄菊,花繁叶茂,苍松参天,藤萝四垂。松侧菊畔有一雄健的丹顶鹤傲然而立,一爪举前,悠闲自在,一爪着地,岿然不动。松针茂密而疏松,菊花竞艳而吐芳,作为画面的中心,丹顶鹤俨然是这方小小世界的主宰,注目远方,神态安详。整幅画作给人以一种福寿康宁的愉悦和满足,充分地体现了“松鹤延年”的题旨。
虚谷的师承很广,不但钟情于宋人的法度,元人的逸趣和新安画派的笔墨,而且对扬州画派中华喦的花鸟也颇为醉心。但与华喦不同的是,华喦多为中锋(有时也有侧锋)的圆转之笔,而虚谷却喜用偏侧的方折之笔;华喦行笔多提按,虚谷行笔多顿拙;因此,虚谷与华喦相比,后者温润而前者苍枯,后者飘逸而前者冷逸,后者追求动感而前者追求静气,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未可轩轾。不过,在当时世俗化盛行的特定情境下,由于元人的冷逸之风几成绝响,而虚谷却能兴衰继绝,别开生面,不由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即以这幅《松鹤延年图》为例,按照当时的一般画法,这种题材不是刻画精细,便是造型逼真,多走的是蒋南沙、沈衡之(沈铨)等人的路子,或多或少地要有一点俗气或匠气。而虚谷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笔粗放,不求工细,点到即止,尤其是丹顶鹤的身体部分,仅用几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墨点略作交待,而着力突出鹤的头部与尾部。将鹤的头部之红与尾部之黑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形成巨大的张力,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野逸之趣,其举重若轻,独辟蹊径的能力,令人赞叹。
该图上书创作时间为光绪丁亥年夏四月。光绪丁亥年为公元1887年,这一年虚谷6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