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网站简介新闻中心 名家名作传世经典著名女书法家佳品欣赏书画知识 藏品拍卖吴蓬画语录
点击书画吴蓬书画瓷器古代书画家近现代书画家画论经典名家故事书画鉴赏市场动态诗书画印文房四宝
九州书画网
   
 

会员中心,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 姚志超
  ├ 徐德润
  ├ 徐志学
  ├ 刘增兴
  ├ 彭志娟
  ├ 郭雅君
  ├ 陈西林
  ├ 聂中东
  ├ 史正学
  ├ 张 海
  ├ 马跃华
  ├ 张万一
  ├ 龙 瑞
  ├ 文怀沙
  ├ 方茂鸿
  ├ 李运江
  ├ 方照华
  ├ 范 增
  ├ 董昌喜
  ├ 王明明
  ├ 吴山明
  ├ 窦黎明
  ├ 刘炳森
  ├ 欧阳中石
  ├ 陆建新
  ├ 沈 鹏
  ├ 陈天然
  ├ 卢国光
  ├ 李 铎
  ├ 刘勃舒
  ├ 刘文西
  ├ 罗学献
  ├ 靳尚谊
  ├ 刘大为
  ├ 尉天池
  ├ 崔子剑
  ├ 余修林
  ├ 朱韶新
  ├ 赵振刚
  ├ 赵抱衡
  ├ 薛垂广
  ├ 吴懋祥
  ├ 王今栋
  ├ 仝相和
  ├ 师安衷
  ├ 桑 凡
  ├ 齐冲天
  ├ 彭立贵
  ├ 理勤功
  ├ 李裕兴
  ├ 韩伟业
  ├ 丁中一
  ├ 巴 山
  ├ 王天成
  ├ 李逸野
  ├ 宋晓东
  ├ 李留海
  ├ 周济人
  ├ 杜克礼
  ├ 胡秋萍
  ├ 张仲亭
  ├ 周俊杰
  ├ 张化彦
  ├ 杨克林
  ├ 李骋
  ├ 侯素珍
  ├ 关明聚
  ├ 张志本
  ├ 龚存银
  ├ 百 师
  ├ 宋华平
  ├ 李刚田
  ├ 马永超
  ├ 王伟庆
  ├ 王立春
  ├ 李自强
  ├ 周 森
  ├ 黄永玉
  ├ 郁 风
  ├ 黄苗子
  ├ 于志学
  ├ 冯 远
  ├ 宋 英
  ├ 侯德昌
  ├ 牛光甫
  ├ 杨乃寒
  ├ 屈有善
  ├ 李平逊
  ├ 侯 耘
  ├ 李福
  ├ 蔡超
  ├ 王西京
  ├ 王琦
  ├ 肖 峰
  ├ 吴长江
  ├ 许 江
  ├ 吴冠中
  ├ 刘绮
  ├ 桑一田
  ├ 刘 毅
  ├ 方 坤
  ├ 方楚雄
  ├ 方尧明
  ├ 方 云
  ├ 方 振
  ├ 方 骏
  ├ 方海龙
  ├ 方惠民
  ├ 方绍武
  ├ 方增先
  ├ 李晓军
  ├ 丁嘉耕
  ├ 张召京
  ├ 李秀峰
  ├ 顾建全
  ├ 王 松
  ├ 王福增
  ├ 张如学
  ├ 董财儒
  ├ 张明宝
  ├ 林 岫
  ├ 李振淑
  ├ 刘颜涛
  ├ 朱 非
  ├ 蒋雨浓
  ├ 韩宁宁
  ├ 方 胜
  ├ 姚新峰
  ├ 瑞永德
  ├ 刘永杰
  ├ 陈良才
  ├ 王广然
  ├ 周丹瑜
  ├ 公丕炎
  ├ 吴 蓬
  ├ 胡明军
  ├ 杨子健
  ├ 林其风
  ├ 许新乐
  ├ 徐鸿春
  ├ 安多民
  ├ 熊久林
  ├ 朱戊扬
  ├ 张泗端
  ├ 邓 强
  ├ 郭耀西
  ├ 周 波
  ├ 伍燕恒
  ├ 侯宝泉
  ├ 闫广魁
  ├ 徐志数
  ├ 王泽培

山 水 类


花 鸟 类


动 物 类


书 法 类


综 合 类


人 物 类

 
 ◆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名家故事 - 正文
《芥子园画魂》抱虹著___一个国画大家的成长过程(正稿)芥子园回向至自跋
所属类别[名家故事]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 发布时间:2014/2/19 16:26:22 
新闻来源[本站] 已[1778]人查看此新闻信息
芥子园回向
 
  后来,那青年来对吴蓬说:“吴老师,我有一位书法老师,他在浙江美院出版社当编辑。我在他面前经常谈起你,说你很有修养,画的画不比美院的那些教授们差。他很想见你,今天特地要我来请你到他家坐坐,要和你谈个事情。离这不远,就在树园新村那边。”吴蓬觉得多个知音当然是好的,便随他前往。
  那是1999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西湖已是银装素裹。
  那人便是杨为国,吴蓬曾在少儿学习书法的回宫格书本上见过这个名字。谈话中杨为国问了吴蓬的学历,吴说:“我基本上没有学历,是靠一部《芥子园画传》起家的——若要说一说我学习绘画的经历,那就说上几天几夜还说不完。”
  杨为国忽然笑了起来,说:“有这么巧吗?”
  “有什么巧呢?”吴蓬不解。
  原来是这样:杨为国创始回宫格后曾多次在中央教育台,中国教育台作书法教学讲座,并发行了《回宫格书法》课本,收利颇大。他又想起了中国画入门、最最经典、最具影响力的是《芥子园画传》了,但它目前为止还是一个黑白版。他想如果把它重新临一遍,变成有枯湿浓淡、有墨气、有色彩的版本,那该有多好,对初学者带来多大的方便啊!市场需求量必定大,此中可以牟利。他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由一人来做,那此人必须是一个全才,他排比了美院的教授们,一个也没有,但可以分工合作么。他即与美院各系的教授们商谈这个重大的工程。但他们不当一回事,虽说是按照巢勋本临摹,但他们为了炫耀自己张扬个性,这些画稿已失去了《芥子园画传》的原味,真的所谓离谱甚远。他们画了一部分后,杨为国拿给一些有识之士看了,皆说不可取。此事就停了下来。然而教授们也不以为然。还有一层情况,他们觉得这不是给杨打工吗?当然不愿意。
  可知杨为国是个有心的人,他不甘心,他想:难道我们偌大一个中国真的没有全才吗?在他正在彷徨的时刻,眼前出现了一个吴蓬,而且此人正是从耕耘《芥子园画传》起家的。这又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杨为国喜出望外,讲了上面这段经过,又说:“可能这些教授们以前还没有好好临摹过‘芥子园’。吴老师你若能一个人完成,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可以省去好多麻烦。”最后他说:“你做好这一工程,全是为你自己树碑立传,并非为我打工。”
  “相信我会做好的,因为我在少年时就有一个宿愿,要把《芥子园画传》搞成彩版。不过,待我试试看,先画一批让人看看行不行。若可以的话,我即全身心投入,不管遇着什么,我将责无旁贷地把它完成。”
  吴蓬回到了嘉兴家中,拿出《芥子园画传》巢勋临本,静下心画了起来。心想只要认真画好,这次若不能出版,以后经济宽裕时,自己投资出版。何况在临摹中又是对传统的一次笃诚的洗礼,——为圆少年时的梦,绝对不能气馁。
  吴蓬画了一张又一张,特别是兰竹最不容易,它既要像原版本,又要见墨韵功力,几乎要在十多张里面选出一张来,不过没有选中的也不是白画,这些仍是精品。首批稿子,他各画了十幅。拿往杭州,杨为国看了非常满意,他说:“很好,没有必要拿给人家看,不可透露信息。吴老师你也注意点,别传出去,说,你在做这一项工程,万一被人家仿效,怕被人家走在我们前头。”
  接着,吴蓬就不分寒暑,不分日夜地画。在白雪斋中,往往在地板上,飞满了一堆堆的废稿,常由夫人江岚收拾,她不时说:“这张很好,为何不要?”他说:“不算好,得重画。”因为他并不生疏,越画越有味,画累了便躺在床上睡一会,醒来再画。他想起了五爹爹王羹梅,甚至在梦里梦见了,老人戴着一付金丝边眼镜对着他笑,不说话,似乎是佥然欣悦的样子。他儿子香舟是画花卉的高手,那些花卉就让香舟完成。
  吴蓬信心百倍,终于在2001年金秋,全部画稿临摹完毕,并在前面加了一篇《学前四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知工具材料,知执笔姿势,知速度力度,知有笔有墨;又在后面加了《书画审美金汤》,把先贤们撰定的审美词汇如屋漏痕、折钗股、金错刀、锥画沙、虫蚀木等等的一系列术语,用图示范;并在最后又辑录了一篇《书画论语》效法孔夫子的师生对话,生动地论说了“五行品味”与画人的气度。
  对照《芥子园画传》巢勋本,吴蓬修正了巢勋本中的失误与不足,把原来僵死的东西激活了。尽管如此,如果要出版五千套的话至少得投资一百万,所以一般资金薄弱的出版社是不敢承接这套书的出版业务。
  杨为国走访了好多家出版社,都没个结果。最最无可奈何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居高临下说:“东西确是好,又很经典,你们自己拿出五十万来拿二千五百套自己去销售。”
  后来,此套书被一个新华书店杭州总店的经理徐冲得知,他看了稿子后,便向广西师大出版社推荐。此人颇有见地,凭他的一张嘴说服了出版社的总编,终于谈成了。当然此中有两种机缘,一是该社实力雄厚,二是该社总编姜革文年轻果断、很有胆色。同意给作者八点的版税,初版五千套。
  接着,吴蓬接洽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讲座,商谈下来估计有七十多讲,这项工程由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摄制。
  2002年春节过后,中国教育电视台即开始了拍摄,摄制过程比较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拍摄完成。由于音像制作需要一段时间,趁此空隙,吴蓬立即转入画谱的编辑工程,须做好印刷前的图版设计,以及画谱中的文字编排工作。他与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唐长兴足足苦干了两个多月,方才出片付印。为了通用一般的习惯称法,这套画册定名《芥子园画谱》,参照195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那套巢勋临本的编法,分成第一集山水,第二集兰竹梅菊,第三集花卉翎毛。封面请启功先生题了字,内页请程十发先生题了字。此套画谱的副题写上了“吴蓬临本”。他在《芥子园画谱》最后一页的后记中写道:
  余髫龄即喜涂抹,画沙划壁,乐此不疲。开蒙后承舅公王氏羹梅先生奖掖,授以《芥子园画谱》一册,传移摹写,寝馈于斯。好山水树石之怡情,爱麟毛走兽之传神。昔煮石山农牛角挂书,溪旁影梅。余于耕读之暇,亦有是乐。门径渐窥,思路益广,憾是册无浓淡设色之妙。譬之摩诘说法,天女散花,而不能状妙颜色相。故发一心,他日再板,余定当随类敷彩,以畅千万学子之意,而收事半功倍之效。所谓献人舟楫,彼岸早登耳。此五十年前宿愿,不意今日迴向,慨然、欣然。
      辛巳初吉吴蓬记于秀水白雪斋雨窗下
  是年七月,《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本彩色版出版了,同时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出版了VCD光盘,七月二十日九时二十六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始播讲《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
  九月八日一个秋空晴朗的日子,在中国艺术研究所(原恭王府)召开《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本彩色版暨《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VCD面世专家座谈会。
  下面是该座谈会的纪录:
 
  杨为国(策划者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编辑)
  我最早知道《芥子园画谱》这本书是在20岁的时候,在一次书法课上听老师讲:“你们学习书法的人一定要看一本书。那就是《芥子园画谱》,所以在70年代我就拥有了这本书。但那时的《芥子园画谱》是黑白版本,只有线条、有结构,没有色彩、没有墨韵。但在前言中胡佩衡先生讲到:这本书的第一版曾是彩色的。在1995年,我们中国美术学院想成立‘中国卫视美术学院’。当时我就想把《芥子园画谱》改成彩色本用于电视教学,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1998年底,我与吴蓬老师谈定了这一计划:把《芥子园画谱》修正成水墨彩色本,同时再配以‘技法讲座’,通过电视媒体播出,以让广大的书画爱好者能更方便地学习。我们作了很大的努力,也尝尽了酸甜苦辣,欣慰的是我们的想法终于实现了。”
 
  吴蓬:(《芥子园画谱》彩色版作者、画家)
  我临摹这本书,本着两个目的:一是要让学子们能更方便地学到国画的技法;二是想通过这本书的普及来提高中国画的基础素质。
 
  汪易阳:(画家  《文艺研究》美术编审)
  我对这本《芥子园画谱》(彩色版)的策划、思想动机,我很敬佩。吴先生的重绘(临摹)本,注入了新的生命。虽然我已七十多岁了,觉得此书(吴蓬临本)还值得我学习。吴蓬先生的“五行品味说”很好,解释得比较透彻,很是精辟。“五行”是中国水墨画的精髓,是中国最古老文化易道的归宗。能够用“五行”来分析中国画的笔墨气韵,虽然先辈也有这种分析,但真正能够把五行解释得清楚的还是吴先生。他用“五行品味说”形象地分析了黄宾虹先生的作品。他把书画的最高品味归宗为气度,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气度”能产生震撼。吴先生说,书画形成一种面貌是不难的,难的是要有一个好的面貌。在《芥子园画谱》中,吴先生灌输给学生们良好的艺术思维,让学生们得到较高的艺术真谛。通过《芥子园画谱》这本书,可以看出吴蓬先生的技法水平是超前的,水墨意趣是很高的,值得学习。我很钦佩他,是值得学习的一位老师。他的理念、他的学术审美观,全贯穿在这本书中。所以这本书是有学术意义的。无论在学术上及绘画水平上,都是很高的,所以能使这本书更有看头、更有学头,更觉得有分量、有价值、更具有艺术空间与学术空间。他还不满足,他要为后辈留下更好的有经典意义的科学意义的范本。
 
  邓福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今天这个会是一个庆祝会、庆功会,也是我国美术界的一件喜事。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摹本,这里创作的成分很大。图书与VCD的出版,正迎合了目前对书画热潮的需求。书画队伍的空前壮大,需要一本好的范本来普及提高。论范本,至少有十几种,《芥子园画谱》无疑是最大、流传最普遍的,在历来画家中是影响最深的一套经典范本。
  两家出版社的合作,很有眼光,从策划者来说是很有远见的。借用了现代传媒的优点,直接看到了吴蓬先生的作画过程,其绘画功底是扎实的,水平是很高的。把前人王概他们的意蕴表达得很得体。这书中《芥子园画谱》还加进了他本人的个性,加进了他的审美观,这无疑是更好,比原来的更完美。“五行品味说”及“师生问答”我很赞成,它帮助初学者知道如何去欣赏作品,鉴别优劣。他的文章很严谨、很质朴,读来平易又亲切。文章中他强调一个“古”字,不怕别人讲他“厚古薄今”,我也赞成。注重“古”,本是对传统的关注,对遗产有继承心,让初学者接受它,并不意味着反对创新。(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有一个动的教学过程,配合一个静止的范本,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学习途径。
 
  翟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今天的会,具有双重意义。一是首发式,二是学术研讨会,这套经过了“八年抗战”是有心人做了一件大好事。美术入门,中西方是两个“渠道”。西方的“渠道”是先写生,用中国人的讲法叫“师物”“以物为师”,或者是“应物象形”,拜物为师,然后锻炼过程。正像小孩学语先呼爸爸、妈妈、人、手、口、刀……首先熟悉它的基本语汇,再慢慢组句、造句。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现代许多年轻画家为了急于求成,好比写了许多文章,然错别字连篇,才学会走就想跑的人。他们跳过了对传统的学习,一味玩新点子,想出奇出怪,去招摇过市,但最终由于没有底气而生命衰竭(指画面)。在这种情况下,这本《芥子园画谱》彩色版的出版与VCD光盘(《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的发行,是非常有价值的。它适应了各个不同的层次。如儿童学画的起步需要范本,老年人学画也需要好的范本,已经成名的画家他需要回过头来认识传统、复习传统。若要发展传统,去找原来那本《芥子园画谱》(黑白版与五彩木刻套版),虽然有其一定的价值,但它已经信息衰减得很,许多画家感到不满足。本书(《芥子园画谱》彩色版)值得下八年功夫,结成了很有新意、很有生命力的一股泉流。它不是仅供小学生用的一本入门书,它的覆盖面很大、空间层很广,他通过电视向全世界传播。
  吴蓬的临本,不是画匠的临摹,而是画家的临摹,学者型画家的临摹。这个临本(《芥子园画谱》彩色版)他不仅仅是赋予了颜色,赋予了墨分五彩的层次,他赋予了新的生命;把原来僵死的东西激活了。同时还保持了他的学术品位。所以吴蓬的临本,他不仅仅是多了点颜色,他有他的一套学术理论的体系,在他的审美理论的启动下,与他扎实的传统基础的结合,他的临本的水平是很高的。如果是画匠的临摹他就会出现了信息的衰减,临一次少一次,把好东西逐渐失去,最后便剩下一些渣滓。他(吴蓬临本)是一种再创造,他在原基础上,原骨架上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气韵,不是退化、简化而是优化。他在原来构图上作了适当的取舍,如第三册的一幅图上,旧本上是画着三只螳螂,他大胆的把中间的一只去掉,使画面一下子通灵了。所以这不是简化。而是一种优化,一种提高。这中间,有策划人的金点与操作人(画家)的高技巧结合;图文出版与音像出版结合,恒定性的图文与活动性的媒体的覆盖力结合。这几种很好的结合出版物走向市场,走向不同层次,走向世界起到很大的作用。
 
  柯文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对策划者、作者、出版者我表示敬佩。这么大的书,投资很大,又要音像制作,在电视台的配合下是个大工程(36小时的讲课篇幅),需要气度与胆识。出版者不以唯利是图的精神,是难得。泱泱大国,毕竟还有人在做学问,还在艰苦地维系着精神的遗产,终究得到了出版界的支持。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国家是有希望的,有文化底蕴的。现代人能静下心来做学问,也不仅仅是金钱与浮躁可以左右的。现在许多技法书的作者,他并没有掌握技法,而是急躁的翻作、克隆。出版者为赚钱,对读者不负责。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危机。所以印的书越多,它的危害性越大,出版者赚得钱越多,但总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会让你感到不安。因为技法书的流行反映了现代人急于成名的狂潮,而出版者配合了狂潮去赚钱,赚钱的结果又加深了狂潮。因此需要有正面的引导,要拿出正面的东西来,去引导人。所以这件事(《芥子园画谱》彩色版及《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的问世)的成功,也是值得庆贺的。
 
  许宏泉(《边缘艺术》主编)
  我认识吴蓬先生已十多年了,在十多年前我就读过他的学术理论文章。在十几年前他谈过针对学院派教学的许多看法,他曾想办一个学校,把他的中国画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实现。一直以来,在他的创作中,而且在鉴赏评论中贯彻着他的理论。这次他通过另一种形式实现了。《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本的出版与电视教学片《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VCD光盘的出版,使得他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得到了发挥,达到了他办学的愿望。虽然没有学校,但在他坚守传统、弘扬传统的信念的激励下完成了这么一个工程,应该说,他办了最大的一所学校。现在学院派的学生们,在学校的四年内,没有时间很好的学习传统,对传统的认识很匆忙。“芥子园”的最大特色不仅仅是让我们去学会技法,同时让我们正确地去认识传统。吴先生的临本(《芥子园画谱》彩色版)在许多技法书中是一本很正派的书,是很值得学习的书。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画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芥子园画谱》是一本很好的程式化入门课本。即使是黑白,但它还是培养了好多代有名的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等。到今天,仍有它的价值地位。近百年来,也有人对“芥子园”否定过,比如徐悲鸿,他说《芥子园画谱》坑害了许多当代画家……他是从西画角度去看的,认为画画得先从写生入手。我们中国画是从临摹入手,当得到技法后再去写生。若要很快学到中国画,无疑,那必须是先从临摹入手。大学的国画教学,必须得先从临摹开始。这本书(《芥子园画谱》彩色版)的特点是以笔墨为主,以色彩为辅,用的是淡彩法,这很好,对初学者来说是很适宜的。对普及国画是一本很好的书。
 
  龙瑞:(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
  吴蓬先生的临本,看来是一本启蒙的书,同时也是一本有学术性的书,能看见枯湿浓淡,有层次有变化的有史有理论的书。吴蓬先生很有传统功力。他在《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片子中,特别是强调了“阴阳”两字,这“阴阳”观是我们中国人最基本的朴素的一个习惯。吴先生这本书,又制成VCD,是对弘扬中国画做了一件大好事。我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得有一个好的心态。如果本着眼前的利益,去画些作品,开开画展,换点钱,不是很好吗?……我相信吴先生有一个好心境。只有像吴先生这样对传统有很深的认识,又有很高功力的人,去做这个工作才做实。所以我感到这本书非常完美。
 
  萧启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
  出版社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载体,它同时要对作者、读者负责。怎样把图书做好,发挥主观作用,为了实现两个负责,如何实行市场营销,我们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的合作应该是一个愉快的合作。因为图书这媒体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媒体。在现代传播学方面的趋向,其实不太关注传统的。《芥子园画谱》吴蓬本的出版,不意让我们为弘扬传统,作出了一点绵薄之力。很是欣慰。……我认为图书与音像媒体合作是有前景的。
 
  梁小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社长)
  作为大学出版社能够为弘扬传统文化,为广大学生们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感到欣慰。这套作品有两家出版社与作者共同努力,今天能够问世,并得到许多专家的肯定,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与鞭策。最后我跟大家说一下,《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在每周一、三上午九时二十分播出。同时,国务院新闻办和教育部在美国有一个叫斯科拉的卫星电视网全中文教学频道也在播出。它不单是在宣传“芥子园”的作品。还有一个更深的意义:通过双向交流,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并满足了海外华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需求。
  
  此后,这套《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摹本已六次再版,北京潘家园旧书摊上的《芥子园画谱》盗版书,也已铺开。那套《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一直在各地电视台经久不停地播出。
  人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芥子园画传》的三代版本传人(作者)皆是出在嘉兴,并且三个人居住地的直径没有超过三百公尺。王概居螺蛳浜,巢勋居春波门,吴蓬居他们两者之间的青龙街,成一三角形。这是一块何等模样的土地呀!这又是说不请讲不明的事。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因缘吧!
  《芥子园画传》王概本的初版是1680年,至2002年出版的《芥子园画谱》吴蓬本,中间相隔318年。此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扩展与传承。
  据了解,尽管吴蓬是出生在嘉兴西边的小镇桐乡石门湾搬迁至此;巢勋是出生在嘉兴的南郊石佛寺迁至以此;王概的祖辈一直在此生息。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传统绘画的正流,就在这一个点子上不断地生发、扩散。
  目前,嘉兴市政府非常重视这一现象,准备筹建“芥子园国画艺术院”将与西安的“碑林”、绍兴的“兰亭”,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以促进中华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2004年金秋,吴蓬在北京购置了房产,二00五年下半年,他与夫人江岚并小女芸芸定居北京,圆了他的“鸿鹄之志”之梦,他接触并会晤了许多在京画人,特别是一些海归派的主流画人。
  此流画人之作皆以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来构图,模仿彩色照片之情味,并把毛笔当成铅笔来使用,笔墨两字,无处可觅。其书法基础,最多是个中学程度,甚至在画面上以拼音字母落款,用阿拉伯数字落年月日,并且此流画人往往拿国务院津贴。吴蓬认为,此类人是谓人中之精英,然而其思想意识与艺术旨归,完全有碍于民族文化之发展。并且此种局势,已占画坛之大半,此乃不争之实,诚为悲哀至极矣。在西风东渐之当初,清代末年的洋务运动先躯者张之洞先生早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纲,我们仍须照鉴为是啊!
  吴蓬之学术品格,完全厉行以传统立场来弘扬国粹,与他们大相径庭。他喟然长叹不已。觉得必须作出决定,投身艺术教育,著书立说。在这个时代,他有一种职责,在无形空间,不时地督促着他。同时,他又常常受邀于众多的艺术团体,给他们提供理论与技能支持。
  吴蓬陆续出版了三十二部著作,写意画之审美《五行品味图鉴》,中国画绘画语言《笔墨图说》,《白雪斋画谱》,《蓬岚阁画谱》等画学丛书,并以他的理论方针、审美经验创作了巨作《颐和园长卷》来实践,并在《中国书画报》上发表《我的呼吁:中国画必须姓中》。吴蓬现为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正在与一位资深办报人雷先生筹办《中央美术报》,正是应合中央十八大精神,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捍卫传统国画,在他的有生之年,作一番努力。
 
吴蓬时代到来
 
  2012年后,在各省市的美术用品店中,在北京的潘家园、琉璃厂文房用品市肆上,常常会看到印有吴蓬作品的陶瓷品,有山水、花鸟——尤其是水墨小鸡,有的还把“吴蓬”二字的朱红色印章印在文房用品上,因为过去年代所印的白石墨虾、悲鸿墨马,已经看疲劳了。更有甚者,有的商家为了走俏市场,便把《芥子园画谱》吴蓬本中的一些作品干脆印在配套的美术用品上,这种种迹象表明,吴蓬的时代到来了。
  最近,新华出版社为吴蓬出版了一册《吴蓬书画集》,那是吴蓬的一册精品集,炉火纯青,呈现了这个时代的艺术奇葩,在画集的跋文中,夫人江岚写道:
  夫君吴蓬于绘事兼擅众妙,不徒以山水名时,其所写墨竹、墨兰能在淋漓劲健中透出一股苍朴腴辣之气,既古意盎然,又清新卓荦。
  再观其所写墨雏,稚拙浑劲。其似乎并非在画小鸡,简直是在呈玩笔墨变化之游戏!——或枯浓、或湿淡、或松或紧、或虚或实,只是借用了雏鸡的形态躯廓,在尽情地演绎着笔墨的语汇。在一幅群雏作品中,看来是在用出浑身解数,以求变化,其实非也!他漫不经心,伺机而变。因为夫君懂“禅”、得“禅”,是因“禅”是写意画的最高境界。他把具象的小鸡与抽象的笔墨交合在最佳的辩证统一状态。
  人问:“何者为禅呢?”
  “禅是一种转机,一种阴阳变化得法的不可重现的美——一种‘定则’以外的‘天趣’。画面所呈展的是一种技法之偶得,一种构思之突现、一种境界之开拓。若欲重新再造,即是一种苛求——亦无法再造,它是一种纯自然的呈现。”故此,夫君所写墨雏,其神理俱足,生动莫可言表,是谓它蕴涵着内美——五行俱全。天纵其能也。
  再观夫君所画之景物,往往四时不明。一幅之中,有春日之垂柳或绿茵满地;有夏日之浓密重墨泼写之混点;有秋日之红枫夹叶;有冬日之雪霜(留白)屋面及枯树寒林。此皆是画面阴阳变化之所需,极为自然,非矫揉造作之凑合。诚是一种对生活提炼、升华之手法。
  故画面虽不真实,但趣味盎然,一片气机充畅之象。
  此即是艺术表现之美也。
  如若诚实照搬真景,乃定然味同嚼蜡,乏味不堪。
 
   这跋文之精辟,是一般评论家无以涉及的审美视阈。正是江岚三十余年来对夫君左右护持,深受熏陶的颖悟。
近年来,吴蓬又绘著了《蓬岚阁画谱》,那是一套超越《芥子园画谱》的书画技法书。这更是夫人江岚的心灵寄托。
 
 
自跋
“蓬兄,如果有一种回天术,让你再原本生活一遍,你愿意否?”老友瑜荪对我说。“我愿意。”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稍定了一会,我郑重其事地说:“不过,有几点必须修补:第一,不能伤害动物;第二,对父母孝顺再加深一点;第三,帮助别人再多一点。”
“世界上完美无缺的人是没有的。”瑜荪感叹着说,“蓬兄能修补这三点,已经是不得了啦!”
我说:“回天术是不可能求到的。但这三点皆可以补,只是把第二点的孝顺父母转换成关爱老人即可。”(因我的父母已故)
虚云老和尚曾说:“六十岁过后的人,必须每天想到死亡。”我认为这不是消极的人生观,而是使你更积极地珍惜人生,让你的有生之年,抓紧时间,作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2013年11月于北京
送货方式 售后服务 付款方式 包装运输 合作加盟 退换声明 版权声明 购物流程 团购
保密安全 企业文化 保真声明 常见问题 法律声明 本站章程 VIP服务 建议投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欢迎加盟 | 业务联系
版权所有:九州书画网 技术支持:通达网络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河南长庚律师事务所 张红卫律师
 直销电话:  电话:18003932399 13903933796 0393-4878427 联系人:方先生
豫ICP备110080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