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网站简介新闻中心 名家名作传世经典著名女书法家佳品欣赏书画知识 藏品拍卖吴蓬画语录
点击书画吴蓬书画瓷器古代书画家近现代书画家画论经典名家故事书画鉴赏市场动态诗书画印文房四宝
九州书画网
   
 

会员中心,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 姚志超
  ├ 徐德润
  ├ 徐志学
  ├ 刘增兴
  ├ 彭志娟
  ├ 郭雅君
  ├ 陈西林
  ├ 聂中东
  ├ 史正学
  ├ 张 海
  ├ 马跃华
  ├ 张万一
  ├ 龙 瑞
  ├ 文怀沙
  ├ 方茂鸿
  ├ 李运江
  ├ 方照华
  ├ 范 增
  ├ 董昌喜
  ├ 王明明
  ├ 吴山明
  ├ 窦黎明
  ├ 刘炳森
  ├ 欧阳中石
  ├ 陆建新
  ├ 沈 鹏
  ├ 陈天然
  ├ 卢国光
  ├ 李 铎
  ├ 刘勃舒
  ├ 刘文西
  ├ 罗学献
  ├ 靳尚谊
  ├ 刘大为
  ├ 尉天池
  ├ 崔子剑
  ├ 余修林
  ├ 朱韶新
  ├ 赵振刚
  ├ 赵抱衡
  ├ 薛垂广
  ├ 吴懋祥
  ├ 王今栋
  ├ 仝相和
  ├ 师安衷
  ├ 桑 凡
  ├ 齐冲天
  ├ 彭立贵
  ├ 理勤功
  ├ 李裕兴
  ├ 韩伟业
  ├ 丁中一
  ├ 巴 山
  ├ 王天成
  ├ 李逸野
  ├ 宋晓东
  ├ 李留海
  ├ 周济人
  ├ 杜克礼
  ├ 胡秋萍
  ├ 张仲亭
  ├ 周俊杰
  ├ 张化彦
  ├ 杨克林
  ├ 李骋
  ├ 侯素珍
  ├ 关明聚
  ├ 张志本
  ├ 龚存银
  ├ 百 师
  ├ 宋华平
  ├ 李刚田
  ├ 马永超
  ├ 王伟庆
  ├ 王立春
  ├ 李自强
  ├ 周 森
  ├ 黄永玉
  ├ 郁 风
  ├ 黄苗子
  ├ 于志学
  ├ 冯 远
  ├ 宋 英
  ├ 侯德昌
  ├ 牛光甫
  ├ 杨乃寒
  ├ 屈有善
  ├ 李平逊
  ├ 侯 耘
  ├ 李福
  ├ 蔡超
  ├ 王西京
  ├ 王琦
  ├ 肖 峰
  ├ 吴长江
  ├ 许 江
  ├ 吴冠中
  ├ 刘绮
  ├ 桑一田
  ├ 刘 毅
  ├ 方 坤
  ├ 方楚雄
  ├ 方尧明
  ├ 方 云
  ├ 方 振
  ├ 方 骏
  ├ 方海龙
  ├ 方惠民
  ├ 方绍武
  ├ 方增先
  ├ 李晓军
  ├ 丁嘉耕
  ├ 张召京
  ├ 李秀峰
  ├ 顾建全
  ├ 王 松
  ├ 王福增
  ├ 张如学
  ├ 董财儒
  ├ 张明宝
  ├ 林 岫
  ├ 李振淑
  ├ 刘颜涛
  ├ 朱 非
  ├ 蒋雨浓
  ├ 韩宁宁
  ├ 方 胜
  ├ 姚新峰
  ├ 瑞永德
  ├ 刘永杰
  ├ 陈良才
  ├ 王广然
  ├ 周丹瑜
  ├ 公丕炎
  ├ 吴 蓬
  ├ 胡明军
  ├ 杨子健
  ├ 林其风
  ├ 许新乐
  ├ 徐鸿春
  ├ 安多民
  ├ 熊久林
  ├ 朱戊扬
  ├ 张泗端
  ├ 邓 强
  ├ 郭耀西
  ├ 周 波
  ├ 伍燕恒
  ├ 侯宝泉
  ├ 闫广魁
  ├ 徐志数
  ├ 王泽培

山 水 类


花 鸟 类


动 物 类


书 法 类


综 合 类


人 物 类

 
 ◆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名家故事 - 正文
《芥子园画魂》抱虹著___一个国画大家的成长过程(正稿)作者简介及目录
所属类别[名家故事]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 发布时间:2013/9/21 19:36:27 
新闻来源[本站] 已[1871]人查看此新闻信息
芥子园画魂
抱虹 著
作者简介
吴蓬,字抱虹,又字稚农,室名蓬岚阁、白雪斋。浙江嘉兴人,祖籍徽州,1941年生于桐乡石门镇。现居北京。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书画教育家。善古琴、精篆刻,具有多方面的修养和学术胆识。创立“五行品味说”,对当今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作颇众,有《白雪斋画学丛书》、《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本》、《蓬岚阁画谱》、《五行品味图鉴》、《笔墨图说》、《东方审美词汇集萃》、《速写艺术》、《甲骨文书法》、《古陶文书法》、《颐和园长卷》、《吴蓬画集》、《江南农耕风情长卷》等。
2002年后,常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作国画讲座。现为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教授、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小说概要
 
小说以《芥子园画传》为红线,展示一个国画大家在上世纪社会动荡与发展中的成长过程。作者在“诚告读者中说,此为传记小说,并非传记。故篇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人物姓名及地名亦略作更改。有时作者记忆失误,可能在历史大事记上的时间略有差误,然不影响情节之发展。”
这部具有一定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到何处碰到多少麻烦,只要你能顶住,千万不能绝望,因为快到绝望时希望就在眼前。特别是对一个具顽强意志力者而言,那位在你人生道路上设置障碍者,是成全你得道的菩萨。因为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帮助别人也要像还债一样心甘情愿。
同时,作者认为投身艺术,是对社会的奉献,必须做出牺牲。一个艺术家始终是在不定的波荡的生活中度过,如果一旦停下来,艺术就会消失了,价值就有限度了。而把稍纵即逝的美好留住便是艺术,艺术家必定是弘扬美的,反之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其中对复杂的人生际遇能反躬自省的便是小说。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历史是为当代服务的,它为我们当代提供价值,提供服务。
此小说荣获2013年《人民文学》“魅力乌镇”全国征文一等奖。
弁言
抱虹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历史是为当代服务的,它为我们当代提供价值,提供服务。
以《芥子园画传》为红线,展示一个世纪以来之社会动荡与发展。此小说具有一定的自传色彩。一个人到世上是来接受果报的。小说的作用是让人去理解果报。把稍纵即逝的美好留住便是艺术。对复杂的人生际遇能反躬自省的便是小说。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怕被人议论是要有点勇气的,这种勇气来源于自信——即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充分理解。
 
艺术家必定是弘扬美的,反之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批评别人,亦是鞭策自己。
 
美是相对的、比较的、变化的。
 
艺术是一种借鉴,并非复原。
 
一个人不论到何处碰到多少麻烦,只要你能顶住,千万不能绝望,因为快到绝望时希望就在眼前。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力量和自由造就杰出之士,软弱和束缚只能养成平庸之辈。
 
天才就是耐心,天才往往是个偏专狂。
 
天才就是疯狂地勤奋。
对一个具顽强意志力者而言:
那位在你人生道路上设置障碍者,即是成全你得道之菩萨。
 
上天从不会为一个天才制造幸福,即使要给他,也不过是短暂的。因为幸福长了,天才反而会夭折。
 
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
 
帮助别人要像还债一样心甘情愿。
 
受着苦是一种消除业障的过程。
 
一个艺术家他始终是在不定的波荡的生活中度过。如果他一旦停下来,艺术就消失了,价值就有限度了。
 
投身艺术,是对社会的奉献。必须作出牺牲。
 
一个真正的艺术追求者,定是一个对艺术有着强烈冲动的疯狂者。
 
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接受果报而来的。由于造作了善业或者恶业,才会有今天所谓的“命”,这个“命”是受报的总结,受报的总结书。然而这个“命”通过忏悔和修行,可以改造过来。
 
一位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须能担当起力挽狂澜于既倒之重任。
 
恪守传统,并非抱残守阙。
弘扬国粹,同时推陈出新。
 
序一
何建明
  桐乡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与我故乡境致接近。去一次就有一种难舍的乡情。前年去参加茅盾文学奖在桐乡乌镇颁奖。这次又踏上茅盾的故乡,也是因为文学。中华文学基金会要授予桐乡“文学之乡”的称号,这是全国第二个被授予这个称号的县市。
  这次行程很紧,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接我们的,是位很书生的年轻人,桐乡文化局的陈洪标,去年从浙江日报调到桐乡快两年了,之前做了20多年记者,平时也喜欢文学,一路上我们之间就有了很多话题。
  后来,洪标向我推荐了在他主编的《桐乡文艺·原创文学》杂志发表的一个长篇小说——《芥子园画魂》,光明日报出版社要出单行本,受远在北京的作者之托,希望能写个序。
    这几年这类差事特多,大多数是文友所求,也有一些完全不认识的作者。有时很无奈。不过人家一片诚意,你怎能拒绝?这次洪标介绍的这位作者是73岁老人,写这个近20万字的长篇处女作不容易,先后花了8年时间,修改五六十次,认真和执着非一位出名画家所能做到的。而且作者的一生充满传奇:39岁前还在农村务农,40岁还在为生计奔波,仍不放弃画画的梦想,62岁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作《芥子园画谱技法讲座》120余讲,64岁作《嘉兴名迹》一百零一幅,全部捐给嘉兴市博物馆,65岁在南浔建立吴蓬书画馆,70岁在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开讲大型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71岁在北京大学召开《吴蓬先生艺术理论研讨会》,73岁在《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本》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版《蓬岚阁画谱》,开创中国画坛奇迹。作者创立的“五行品味说”,对当今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作者还善古琴、精篆刻,具有多方面的修养和学术胆识。著作颇丰,有《白雪斋画学丛书》、《芥子园画谱·吴蓬临本》、《颐和园长卷》、《江南农耕风情长卷》、《笔墨图说》等40多部。
  这样的作者写的小说,我自然要看,且要好好看。“序”便我欣然领接了。
  前段时间,90岁的著名画家黄永玉,出版了8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从上世纪40年代动笔,写了70年。很巧,《芥子园画魂》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也是一位著名画家,不同的是,一个写湘西的一个小山村里的故事,一个是写发生在江南水乡桐乡和嘉兴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芥子园画传》为红线,展示一位青年在上世纪社会动荡与发展中孜孜不倦的追求国画梦。
  正如作者在前言所说:“对复杂的人生际遇能反躬自省便是小说”,这部小说真实反映和记录了当时那个年代下,在江南水乡嘉兴和桐乡的人生际遇和不懈追求。放在现在的小说里,气息蛮特别,很有文人气,仅小说的创作艺术来说,特别是前半部分写得非常从容,有种传统文人的神气,没有现在一些小说那种急吼吼的毛病,不仅让人很享受,从中还能学到不少画画的知识和技巧。源自基层生活,接地气是作者最大的创作特点。
    作为中国画家的启蒙教材《芥子园画传》,自康熙年间问世以来,三百多年来的传承发展,从木刻版本到石刻版本,再到作者临摹的彩色版本,经历了三位作者,而这三位作者都出在嘉兴同一个地方,相距方圆不过三百米,这本来就很有戏剧性,也是小说吸引人的地方。从另一方面,也说明除了作者是这部小说的主角之外,还有一个主角,那就是桐乡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文脉和文化的传承,这方面处理得很好,写出了江南深厚的文化底子,特别是桐乡的地方气息很浓。可以这么说,这部小说不仅是作者的个人自传,而且是桐乡很重要的一个地方文本,读者看了后,必将会对桐乡留下很深的印象。
    书画家的自传很少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这部小说却做到了,而且撰写了中国画家在本土的成长过程,从认识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起步,通过追求艺术的执着和磨练,最终到获得成功,这和西方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完全不一样,很值得思考。这部小说是一个多面相的文本,很有文学、艺术和地方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
     虽然是个人的生平传记,带有很强的纪实性,但又不只限于此,还有着很强的文化性、知识性和历史感,这三者能很好融合一起,很不容易。尤其很鲜明的时代烙印,反应了个人与历史的较量,一个人在不适宜的时代里的逆反生长,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的坚韧与不屈精神,这是这部小说另一个可贵的地方。
    自传体小说以我为主角,往往很难做到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评价,这部小说却不一样,作者通过“物我两忘”又到“物我两不忘”的境界,把人生的苦难写得特别好,把个人部分处理得很真实,原汁原味,加上来自基层鲜活的生活特征,把一个人的成长历史用朴素的语言写成了地方历史,用自己成长的方式留住了乡土历史的记忆,以及独特而浓厚的乡土色彩。
    不仅如此,作者通过自己的反躬自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到何处碰到多少麻烦,只要你能顶住,千万不能绝望,因为快到绝望时希望就在眼前。特别是对一个具顽强意志力者而言,那位在你人生道路上设置障碍者,是成全你得道的菩萨。因为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帮助别人也要像还债一样心甘情愿。在这里,作者把最终自己的成名成家归功为放下仇恨、原谅他人,这样为人处世的宽厚胸怀,使整部作品充满了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同时,作者通过这部小说也表达了自己的对艺术的观点:认为投身艺术,是对社会的奉献,必须做出牺牲。一个艺术家始终是在不定的波荡的生活中度过,如果一旦停下来,艺术就会消失了,价值就有限度了。而把稍纵即逝的美好留住便是艺术,艺术家必定是弘扬美的,反之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作者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序二
陈洪标
    著名画家吴蓬,字抱虹,是位老先生,我和他成为忘年交,是因为一篇文章。
  2013年5月,我从全国首份向党员免费赠阅的党报《今日桐乡》调到文化局,因和文联合署办公,我分管的几项工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协助推进文学创作,负责编审《桐乡文化报》和《桐乡文艺》。6月份开始改版,原来不定期出版的《桐乡文化报》改为每月出两期,四开八版,每期发行5000份。《桐乡文艺》杂志改为一刊三册《桐乡文艺·原创文学》、《桐乡文艺·本土艺术》和《桐乡文艺·名人文化》。采编一共就两人,实在忙不过来,稿件又奇缺,为填补版面,我只有亲自赶写。
在这些急就的文章中,我根据另一项工作分工——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中国旅游第一大县的新思路,反思桐乡撤县建市20周年之际所面临的困惑,以及文化如何为旅游服务,谈了一些自己初浅的看法,写就一篇近万字的文章《桐乡 你贵姓》。这篇文章在《桐乡文化报》发表后,没想到,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相互传阅报纸,电话、短信和上门来找我讨论的人,还真不少,在一段时间内,这篇文章成了桐乡市民议论的一个话题。在外面,也同时受到好评。《桐乡文化报》每期都给在外的300多位桐乡籍知名人士赠阅。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女士、著名画家俆昌酩先生等给我写了信。就因为这篇文章,一天晚上,我接到了抱虹先生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我很感动,没想到电话那头,老先生也一样激动,说了很多很多。最后,他说从我这篇文章中,看到了我的个性,也从我身上看到了他年轻时的影子。
  第三天,我收到了抱虹先生从北京特快寄来的一箱图书,一共十六本。我平时爱看书,喜欢书画,这段时间正在练字,没想到,这些在他的书里全有,心里高兴,怎么感谢老先生?光电话里口头答谢,不足表达感激和敬佩之情,那就写信致谢。面对老先生的书法,自己的毛笔字也还没练好,心里很胆怯,但是感激之情总要速速表达,心想只要真诚,认真写,字不好,想必先生也能谅解,不会见笑。
信还没寄出,先生电话来了,我又一次被感染,有时候我都感觉自己的心态还没有先生年轻,没有丝毫设防,向你敞开,很透亮,总是很乐观,根本不像是土生土长的桐乡人。我心里很喜欢和这样的老先生交往,从阅读他的书开始,更是尊重有加。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做了20多年记者,每年在《浙江日报》见报的深度报道少说有三四十万字,除了奖金和年度评上集团和报社先进之外,却没有多少成就感,还不如写写这位充满传奇的老先生。抱着这样的想法给先生写信,先生很快寄来了他的长篇自传小说《芥子园画魂》。我开始阅读,开始了解先生这73年来的经历。
  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我,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阻碍你发展的人,这些人就是你的菩萨,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才促使你得道成功。
正是这句话打动了我,我决定把这篇长篇小说全文发表在改版后的《桐乡文艺》第2期《原创文学》上,并在《读稿人语》中以《人学》为题,试图去解读先生,介绍先生的胸襟:
吴蓬心里的有座庙。
他立了很多菩萨,给了他们一个相同的法号,叫阻碍神,在心里一一供着。他感激这些神给了他磨难,让他认识自己,让他更懂得珍惜,不时提醒自己,要朝着画画这条道一路走到底,无论前方等着的是一片黑暗,还是辉煌的宫殿,都不能有任何懈怠的借口和放弃的理由,连念头也不能有。
在每个人的小世界里,那些站在你人生道路两旁,嘲笑你的,给你使绊子的,朝你扔石头的,冲上来指着你鼻子谩骂你的,从背后推搡你的,这些人尽管成不了同道中人,成不了你的朋友,但也不是你的敌人,他们以另一种角色出现,那也是一种向好的力量,就看你的心胸有多大,能否从中提取营养,转换成正能量。真正要警惕的,是那些躲在黑暗里的人,蹲在别人的背影里背叛你,弓成虾米一样密谋你,缩头乌龟一样诬告你,街头无赖一样诽谤你。他们面目可憎,但也不是你的敌人,在这个充满交易的社会里,没有人愿意充当这样的角色,为此付出的人生成本会得不偿失,让你想不到的,他们恰恰是你身边的人,你的朋友,或者号称是你的朋友,因为他们熟悉你,知道你的一些行踪和底细,认为就有资格这样做,他们给你带来的,也不过是一针青霉素的效果,你不过敏,胀痛一过,安然无恙,还能起到一次消炎作用,杀死那些不好的病毒,清洁你的身体。所以,他们是你的菩萨,是成全你得道的菩萨。真正能害你的,是你自己的虚荣和自尊,让你成了一只炮仗,人家一点你的穴位,你就着了,你就爆了,你就冲天而去了。还有,就是你放不下,不肯原谅。
  不原谅,就意味着不放手,心里就要给它留出一小块,安放这颗仇恨的种子。为报一箭之仇,你日夜精心浇灌,让仇恨疯长。而一生难免会碰到各种不能原谅之人,你心里的仇恨就会愈加复杂,你的心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仇恨一点点占领,一点点钙化变硬,长出石头,长出杂草,长出荆棘,原本的肥沃,被吸尽肥力,废为荒地,你予以滋养心身的粮食,却兼收成灾,你的心胸得不到及时供给,变得越来越瘦小狭窄,一直到连你自己都容纳不下,此时,你受困于自己种下的这片丛林中,身心疲惫,迷失方向,不知不觉被仇恨彻底吞噬。真正能让你致命的敌人,不是别人,是你自己。
  吴蓬说,试著去原谅别人,是在解除压抑,释放自己,才能让仇恨在你的快乐笑声中,闻风丧胆,夺路而逃。
  佛说,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修百世方可同舟渡。在你的人生中出现的万事万物,哪怕是一个背影,哪怕是匆匆过客,定有他的使命和道理,这就是一种缘分,或许可以与你同行,或许可以在你孤寂害怕的时候,给你的内心一丝温暖,或许在远处,给你提神壮胆,尽管也会有不确定因素,也存在风险,但是所起的作用,经你的经历消化后,又何止这些?
吴蓬年轻时候为了谋生,做商店学徒、擦笔铅画、画表格、装饰商店橱窗、做泥水匠、做油漆、拍照片、托画、设计印染图样,等等,这些活都是用来谋生的,却终因各种不能原谅的因素不停地被变换着,学了一样又一样,干了一份又一份,到了四十不惑之年还在换。尽管这些活消耗了他人生的大量时间,影响了奔向梦想大道的步伐,但也让他从中掌握了很多的技能,才以糊口养家,又反过来帮了他,相对让他有了点时间,安心画画,还汲取了各种技能应用于创作之中。最后,吴蓬得道成家,成为一位大家。他的成功,关键不在于技艺,技艺人人可学,而在于他的胸怀宽厚,能容纳诸事,能原谅他人,能释放仇恨,于是面对各种伤害,有了免疫力,还有了自愈能力,转伤为力,化害为益,对别人可能是一贴毒药,一碰就倒,在他这里便化解成了补药,不仅醒脑开窍,安神定志,识人心辨是非,而且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润心智健脾胃,从而身强体魄,滋养志向,心生善念,以德报怨。
文学即人学。懂得为人之道,内心世界才会获得永远的美丽和安宁,不会在漂浮不定的现实中徘徊挣扎,才有助你静心修炼,得道成家。
吴蓬的偏方就是:原谅别人。
确实,作者73年来的自身经历、思考和感悟,写成了这部近2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现在展现你眼前的,不仅是一位大家的胸怀,更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
  这部小说发表后,《桐乡文艺》出现了“洛阳纸贵”的现象,一方面小说写的是本地人和事,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另一方面这部小说确实能让人感触很多。
    后来在《人民文学》和桐乡市文化局主办的“魅力乌镇”全国征文中,这部小说荣获一等奖。
  2013年11月9日,《人民文学》为这部小说举办了研讨会,大家对这部作品读后感觉很特别,认为没有当下小说家的专业气和匠气,充满了久违的文人气和清新的乡土气,其中的闲来之笔让人特别享受,用自己成长的方式留住了乡土历史的记忆,不仅是个人自传,而是桐乡很重要的一个地方文本。这也是目前桐乡作者举办级别最高的长篇小说研讨会。
    随着和先生两次来桐乡的接触和交往,相互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曾经问过先生,这73年中,对您影响比较大的,有哪些人?
    他说:“第一个是外公,外公是画兰花的,《芥子园画传》是外公传给妈妈的,是王概版,五六岁的时候没有小人书看,就看这本书,看着看着就想画。还有外公的表弟,这个人厉害,复旦大学高材生,是企业家的儿子。他给我看了两幅画一个是吴伯滔画的,一个是吴伯滔儿子画的,说儿子的画没有父亲画得好,因为父亲读书写文章,儿子就一天到晚画画,书没有父亲看得多,所以没有父亲画得好。他要我要记住,文学知识不丰富的人,画也是画不出名堂来的。从此,我就养成了看书做笔记的习惯。”
  其中说到一个人,先生哭了。哭,是因为有个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很有可能我们嘉兴第二个蒲作英,就是你了!”
  就是34年前这句话,让先生激动不已,心怀感激。
  那年,先生一事无成。39岁还在嘉兴建设街道为生计批量画画。一日,嘉兴博物馆举办蒲作英作品展,先生拿了纸笔毛毯,请假前去观看。看了那些墨竹恣意劲健,淋漓潇洒,先生想在地上铺纸临写,却遭到了管理人员的阻止,只得把纸铺到门外,看一眼再跑出来画几笔,跑进去再看再出来画,这样一笔笔,先生足足画了一个上午。下午先生接着在画,博物馆馆长褚国瑜看这个青年临摹这么认真,很诚恳地请他到里面去画。这让先生很感动,意想不到的是,又叫人送来了一张桌子。这时,褚国瑜站在先生身旁边看边赞叹,很是感慨地说那句话。
  就是这句话,让先生心头一热。也就是这句话,影响到了他后面的画画道路。更是这句话,34年后回想起来,让他泣不成声。
  为什么哭?不仅是被感动,还有其他。
  先生给我们说起了他和老师吴藕汀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当年,圈子里都说吴藕汀不会画画,而先生偶然看到了他的画,却说他画得好,好到了黄宾虹之后唯他一个,此时吴作人、李可染等大师都尚在世。不仅如此,先生还要前去拜师学艺。他的话传到了这位老先生耳朵里,便对他这个后生心生好奇。当吴藕汀看到好友带着先生前去看望,出现了什么情景?先生在自传小说《芥子园画魂》里是这样写的:“这位老人握着吴稚农的手,抿着嘴不开口,微微地点头,忽然老人的眼眶湿润了。”
    先生又说,这样的哭“就像法国罗曼•罗兰小说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位作曲家谱写了一本钢琴曲集,在书店里没人买。一次他在巴黎郊外散步,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原来是有人在弹奏他的曲谱,寻声而去,出现在那位弹奏者面前说道:‘我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那人高喊:‘先生,你谱的曲真神,妙不可言。’约翰·克利斯朵夫上前紧紧的拥抱他,眼泪直淌下来。”
  孤独之泪,为知音而流。
  人生难得一知音。在人的一生中,有时候一句鼓励真的影响了对方一生。
     现在,先生虽然七十多高龄,但仍然以2天之内画出27张插图的功力,精神抖擞地投身于故乡的文艺事业,他两百余幅关于桐乡历史名迹的系列创作,已近收尾,将再现桐乡全市包括至今荡然无存的历史名迹,这将是建设旅游大县的一笔巨大财富,更是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一项重大工程。与此同时,先生倾其所有,将系列长卷巨作和书画精品,全部捐献给家乡,吴蓬艺术院也将是继桐乡君匋艺术院后,又一大人文景观。
    先生最大心愿是想在嘉兴建芥子园艺术院。《芥子园画谱》是中国历代学画画的入门教科书,就像新华字典,《芥子园画谱》是打开中国画大门的金钥匙,在300多年的中国书画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先生临摹的《芥子园画谱》已再版了6次,说明现在仍然有市场需求。
  最关键的是《芥子园画谱》的三代作者都是嘉兴人,最早是康熙年间王概,住在嘉兴螺蛳浜,第二代是巢勋,住在春波门,吴蓬是第三代,临摹出版了彩色版的《芥子园画谱》,并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出版了《蓬岚阁画谱》,先生当年就住在青龙街,这三个地方相距大概三百米左右。这是一个历史机缘。
  曾经有人出五千万元买先生临摹《芥子园画谱》的画稿,先生不卖。北京有企业家要为先生建个芥子园,要他把画稿放在里面,他也没同意。他只想把《芥子园画谱》的画稿放到嘉兴的芥子园艺术院,三代作者一起在嘉兴集中,这本来就是一件遵循历史的文化事件。
  在他看来芥子园不仅是嘉兴的,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因为中国画是四大国粹之一。他要把芥子园这块招牌,打造成中国书画界朝拜的圣地,这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一件大事。
   癸巳五月初六,中共桐乡市委书记卢跃东到南浔蓬岚阁拜访吴蓬江岚夫妇,在回桐途中,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访吴蓬师》:
癸巳仲夏赴南浔
蓬岚府第觅古音
墨竹枝叶情意切
白雪斋主德艺馨
吴蓬夫妇收到书记的这条短信,当即赋诗一首,以表感激之情:
细雨蒙蒙万物润
一番深情暖人心
漂泊天涯数十载
终有妙音回故里
画如其人,书如其人,印如其人,师如其人,琴如其人,文如其人,唯先生也。言行合一,身心合一,德艺合一,文道合一,更唯先生也。千年崇德,有几人?百年桐乡,又有几个?
是为序。(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桐乡文艺》主编、《桐乡文化报》总编辑)
目录
弁言  抱  虹
序一  何建明
序二  陈洪标
引子:古镇之殇
善之终
僧之缘
鸡之缘
画之缘
寺庙之缘
改朝换代
学武之梦
农民万万年
与商无缘
立志画家
老东岳烧香
初恋
画宣教图片
画十年成就展览
图书之缘
农场斗牛
南湖访师
浙美受辱誓言
“文革”来临
红色台风
一场视觉革命
古琴之缘
兰竹之缘
闲出个学问来
郭师之亡
藕师之遇
蓝印拷花
三峡之游
横街美术厂
假画风波
造假之下场
天目山遇险
小莲庄之缘
北京画展
浙博画展
夜游古梅观
善韵两则
徐迟听琴
朵云轩画展
梅花庵许愿
迁居汪厅
南京画展
大明寺之缘
章草之缘
甲骨文之缘
芥子园迴向
吴蓬时代的到来
自跋
 
 
 
 
 
 
 
 
 
 
 
 
 
 
 
 
 
 
 
 
 
 
送货方式 售后服务 付款方式 包装运输 合作加盟 退换声明 版权声明 购物流程 团购
保密安全 企业文化 保真声明 常见问题 法律声明 本站章程 VIP服务 建议投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欢迎加盟 | 业务联系
版权所有:九州书画网 技术支持:通达网络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河南长庚律师事务所 张红卫律师
 直销电话:  电话:18003932399 13903933796 0393-4878427 联系人:方先生
豫ICP备110080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