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网站简介新闻中心 名家名作传世经典著名女书法家佳品欣赏书画知识 藏品拍卖吴蓬画语录
点击书画吴蓬书画瓷器古代书画家近现代书画家画论经典名家故事书画鉴赏市场动态诗书画印文房四宝
九州书画网
   
 

会员中心,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注册新用户
  ├ 姚志超
  ├ 徐德润
  ├ 徐志学
  ├ 刘增兴
  ├ 彭志娟
  ├ 郭雅君
  ├ 陈西林
  ├ 聂中东
  ├ 史正学
  ├ 张 海
  ├ 马跃华
  ├ 张万一
  ├ 龙 瑞
  ├ 文怀沙
  ├ 方茂鸿
  ├ 李运江
  ├ 方照华
  ├ 范 增
  ├ 董昌喜
  ├ 王明明
  ├ 吴山明
  ├ 窦黎明
  ├ 刘炳森
  ├ 欧阳中石
  ├ 陆建新
  ├ 沈 鹏
  ├ 陈天然
  ├ 卢国光
  ├ 李 铎
  ├ 刘勃舒
  ├ 刘文西
  ├ 罗学献
  ├ 靳尚谊
  ├ 刘大为
  ├ 尉天池
  ├ 崔子剑
  ├ 余修林
  ├ 朱韶新
  ├ 赵振刚
  ├ 赵抱衡
  ├ 薛垂广
  ├ 吴懋祥
  ├ 王今栋
  ├ 仝相和
  ├ 师安衷
  ├ 桑 凡
  ├ 齐冲天
  ├ 彭立贵
  ├ 理勤功
  ├ 李裕兴
  ├ 韩伟业
  ├ 丁中一
  ├ 巴 山
  ├ 王天成
  ├ 李逸野
  ├ 宋晓东
  ├ 李留海
  ├ 周济人
  ├ 杜克礼
  ├ 胡秋萍
  ├ 张仲亭
  ├ 周俊杰
  ├ 张化彦
  ├ 杨克林
  ├ 李骋
  ├ 侯素珍
  ├ 关明聚
  ├ 张志本
  ├ 龚存银
  ├ 百 师
  ├ 宋华平
  ├ 李刚田
  ├ 马永超
  ├ 王伟庆
  ├ 王立春
  ├ 李自强
  ├ 周 森
  ├ 黄永玉
  ├ 郁 风
  ├ 黄苗子
  ├ 于志学
  ├ 冯 远
  ├ 宋 英
  ├ 侯德昌
  ├ 牛光甫
  ├ 杨乃寒
  ├ 屈有善
  ├ 李平逊
  ├ 侯 耘
  ├ 李福
  ├ 蔡超
  ├ 王西京
  ├ 王琦
  ├ 肖 峰
  ├ 吴长江
  ├ 许 江
  ├ 吴冠中
  ├ 刘绮
  ├ 桑一田
  ├ 刘 毅
  ├ 方 坤
  ├ 方楚雄
  ├ 方尧明
  ├ 方 云
  ├ 方 振
  ├ 方 骏
  ├ 方海龙
  ├ 方惠民
  ├ 方绍武
  ├ 方增先
  ├ 李晓军
  ├ 丁嘉耕
  ├ 张召京
  ├ 李秀峰
  ├ 顾建全
  ├ 王 松
  ├ 王福增
  ├ 张如学
  ├ 董财儒
  ├ 张明宝
  ├ 林 岫
  ├ 李振淑
  ├ 刘颜涛
  ├ 朱 非
  ├ 蒋雨浓
  ├ 韩宁宁
  ├ 方 胜
  ├ 姚新峰
  ├ 瑞永德
  ├ 刘永杰
  ├ 陈良才
  ├ 王广然
  ├ 周丹瑜
  ├ 公丕炎
  ├ 吴 蓬
  ├ 胡明军
  ├ 杨子健
  ├ 林其风
  ├ 许新乐
  ├ 徐鸿春
  ├ 安多民
  ├ 熊久林
  ├ 朱戊扬
  ├ 张泗端
  ├ 邓 强
  ├ 郭耀西
  ├ 周 波
  ├ 伍燕恒
  ├ 侯宝泉
  ├ 闫广魁
  ├ 徐志数
  ├ 王泽培

山 水 类


花 鸟 类


动 物 类


书 法 类


综 合 类


人 物 类

 
 ◆ 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房四宝 - 正文
墨  材質製作
所属类别[文房四宝] 页面功能【打印】【关闭】 发布时间:2007/8/5 15:53:36 
新闻来源[本站] 已[2960]人查看此新闻信息

在中國歷代古籍中,有關製墨的文獻,雖然為數眾多,但是仍然以晁氏的《墨經》和沈繼孫的《墨法集要》最為詳實,而《墨經》的記載,正是以九州书画网「松煙墨」為主,而《墨法集要》則是以「油煙墨」為主,而這兩種墨品,也是最常被中國書畫家所使用的材質(註88)。

當然呈現這兩種墨品的色調成份,都是由黑色的碳粒(註89)所構成,而黑色顏料亦是相同。又為何會以碳粒作為主要的色料,便是因為碳粒具有極為穩定的色彩效果,故能歷久彌新的,成為作畫寫字的材質。

至於,本章節中,筆者所要陳述的方向,就是以這兩本重要的製墨典籍為主,並參考近代製墨的特點,將前人製作固態墨(註90)的方法及觀念,依照製作的流程加以介紹。而液態墨和黑色顏料的部分,在說明的方法上,也盡量用固態墨的模式加以列舉,以方便各位的閱讀。

此外,由於筆者的部分研究,也牽涉到材質製作和使用方法的關係探討。所以,筆者也會同時分析這些過程,對製成墨品的材質特性之影響,並說明與我們的使用方法,有何關聯性。

 

  碳料選擇

 

其實所謂的「松煙墨」,如果就字面解釋,「松」是代表物質的種類,而「煙」是指物質存在的狀態,而「松煙」二字,即意指松材在燃燒時,因熱能的分解作用,產生極為細小的碳粒,且受到熱空氣的牽引,向上飄浮,只是因為肉眼看起來像煙,故稱之為「松煙」。所以「松煙墨」是用松材為原料,經由燃燒,收集似煙的碳粒,當作這種墨的主要成分。

雖然前人製墨與黑的碳料,種類很多,但是製墨用的植物性煙,幾乎是以松煙為主,而其餘的,如石榴皮、燈草或檳榔等,則多被製成黑色顏料。

不過我們須有所留意的,是前人以松取煙,其實可分為「松材」和「松脂」兩種。此外,前人所謂的「松枝」,是指將巨大松心截成枝條狀的木材,而非指松樹的樹枝。

又「油煙墨」的字義,如果就狹義的解釋,是特指用桐油煙所製成的墨種;而廣義的解釋,則是只要用油脂類所製的墨品,皆可被簡稱為「油煙墨」(註91)。

 

(一)碳料種類

 

儘管,歷代的水墨畫家,大多是以墨作畫,九州书画网但是仍有為數不少的黑色顏料,曾經被畫家們選用過。而就其選擇的原料種類來說,大致有「燃煤黑」、「生漆黑」、「鍋底黑」、「煙煤黑」、「烏賊黑」、「燈草黑」、「石榴黑」、「檳榔黑」、「五倍子黑」和「墨菊黑」等十種。而它們之中,又以鍋底黑的使用,最為普遍。

(附表1)各種黑色顏料的介紹

名稱

說明

燃煤黑

即是前人書中經常提到的「石墨」。在《墨經》中,就曾說:『古用松煙、石墨二種,石墨自魏晉以後無聞,松煙之至尚矣。』可知在魏晉以前,前人便已用「石墨」。而它在以往是被誤認為土類,實際上,它就是固態的煤,在先秦時叫「石涅」,漢魏稱「石墨」,晉至隋唐則稱「石炭」,宋元以後才叫「煤」(《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頁66。)。

生漆黑

「生漆黑」也是一種早為前人所使用的黑色顏料。在元陶宗儀的《輟耕錄》中,就說:『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可見在人造墨尚未發明前,先民已用刀削竹,作成竹筆,沾漆寫字。此外,生漆黑亦可用於繪事中,在《圖繪寶鑑》中,便提到:『徽宗…尤注意花鳥點睛,多用黑漆,隱燃豆許,高出縑素,凡欲活動(《中國繪畫材料史》,頁115。)。』可知宋徽宗多用黑漆來補點鳥類的眼睛,而能栩栩如生。

鍋底黑

在所有的黑色顏料中,「鍋底黑」應該是屬於使用時間最長,亦最常被使用的黑色顏料之一。其最早的記載,是出現於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一書中,他說:『運墨有時用淡墨,有時用濃墨,有時用焦墨,有時用宿墨,有時用退墨,有時用廚中埃墨(安于瀾,《畫論叢刊上》,頁27,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其所謂的「廚中埃墨」,就是指鍋底黑。而這種「廚中埃墨」,又被前人稱為「百草霜」。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言:『百草霜,此乃灶額及烟爐中墨烟也,其質輕細,故謂之霜(《本草綱目》,卷7,頁14,全頁262。)。』又清王概在《芥子園畫傳二集》中,說:『百草霜,名竈突煙,一名竈額墨,乃竈額及煙爐中墨煙也。其質輕細,故謂之霜。』九州书画网其實鍋底黑,就是早年民間煮水時,大多用曬乾後的草本或木本植物,將其燃燒,借其產生的熱能,來煮水燒飯,但因植物燃燒時,會有黑煙飄起,且黏在鍋底下,又質輕如霜。所以,便稱「百草霜」。此外,此黑也可製成墨品,而用「天灶墨」、「天突墨」、「灶突墨」、「灶額墨」或「釜臍墨」等墨名加以稱呼。

煙煤黑

依明項元汴在《墨錄》所說的:『南中揚生,製墨不用松煙,止以燈煤為之,名玉泉墨。又金章宗宮中,以張遇麝香小御團,為畫眉墨,余謂玉泉之名,與燈煤無干,只以東坡佛幌輕烟為名,豈不奇絕。』又清鄭績在《夢幻居畫學簡明》〈論鱗蟲〉中,言:『畫蝶之法,有用淡墨,勾出四翅,著色分染,以乾透後,用油煙乾筆擦描,斑文鬆浮如粉(《畫論叢刊下》,頁598。)。』而兩人所說的燈煤和油煙,應該都是指收集點燈用的油脂,燃燒後飄起的黑煙。

烏賊黑

除了以上幾種黑色顏料外,前人亦利用烏賊腹中的黑液,當墨使用。在宋蘇易簡的《文房四譜》〈墨譜〉中,曾說:『陶隱居云:「烏賊魚腹中有墨。」今作好墨用之。海人云:「烏賊魚,即秦王算袋魚也。」昔秦王東遊,棄算袋于海,化為此魚,形一如算袋,兩帶極長,墨猶在腹,人捕之,必噴墨昏人目也,其墨人用寫卷,歲久其字磨滅,如空紙焉,無行者多用之。』又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別錄曰:「烏賊魚…腹中血及膽黑如墨,可以書字,但逾年則迹滅,惟存空紙爾。」世言烏賊懷墨而知禮,故俗稱是海若白事小吏也(《本草綱目》,卷44,頁25,全頁1384。)。』雖然「烏賊黑」曾經被當墨書字,但因為其黑,容易跡滅,故也鮮少為人們所使用。

燈草黑

燈草正名為燈心草,又名藺,其莖可織席,又莖心可供引油點燈。在王定理的《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一書中,便提到:『燈草,為一種藥用植物,又稱通草。原料中空質極輕,形似棉軟的粉條。經燒製成暗黑色無光具有黑絨的質感。早年畫家用以描繪人物髮、鬚、眉及蝴蝶的斑紋更富有真實感(《中國畫顏料的運用與製作》,頁146。)。』

石榴黑

「石榴黑」的使用,亦在王定理的書中提到,他說:『石榴黑,即石榴皮黑。秋季收取,去籽曬乾加工燒製,其色漆黑。石榴皮乾後易燃,尤如早年打取火所用之火絨,著火即燃而沒有大的火焰,易於燒製。…其色黑亮無比,勝黑煙子多矣(《中國畫顏料的運用與製作》,頁146。)。』

檳榔黑

至於「檳榔黑」,在傅申所著的《張大千的世界》一書中提及,他說:『髮黑如絲絨,是以突顯人物神采專用於仕女眼睛和頭髮的檳榔墨所染。』(《張大千的世界》,頁146。)又在另件作品中,說:『此畫在色彩上,馬身的烏黑,是用一種不發光的檳榔墨多次暈染而成,有一種濃厚的感覺(《張大千的世界》,頁148。)。』

五倍子黑

蔣玄佁在《中國繪畫材料史》中,曾說:『按五倍子自藍膚木取出,其色深黑(《見中國顏色考》)(《中國繪畫材料史》,頁116。)。』而它亦可入墨。

墨菊黑

孫敦秀在《文房四寶手冊》中,也說:『宋書《澄懷錄》記述:「墨菊,其色如墨、古用其汁書寫(《文房四寶手冊》,頁76。)。」』

同樣的,用於製墨的碳料種類,也是相當多元(註92)。就類別來論,可分成植物性、動物性和礦物性三大類。而這三大類中,在古代又以植物性最受青睞,且亦可細分為植物性煙和植物性油煙兩類。而筆者所謂的植物性煙,是指用固體狀態的植物之枝幹或果皮等物質,來作為黑碳的取得來源。而最經常被採用的,即是松材。

植物性油煙,則種類較廣,例如桐油(註93)、麻子油和菜種油等,都是可以當成製作油煙墨的碳料。而動物性原料的使用情況,則是以豬油,最為普遍,且從明代開始採行,直到今日,仍有墨廠持續的使用中(註94)。而屬於礦物性原料的,主要為石墨和石油(註95)兩種。在人造墨尚未出現前,古人即用石墨,來充當書寫的材質。而以石油製墨,其實早在宋代的沈括,就已經試作過,並將它命名為「延川石液」,也認為未來會成為製墨原料的主流(註96),但是事實上,卻必須等到清末民初,才真正的被廣泛的運用。

(附表2)各朝製墨原料的種類

朝代

引用資料

種類

宋代

李孝美《墨譜》

松煙、桐油、清油、麻子油和瀝青(櫪同櫟)等。

晁氏《墨經》

松煙和石墨。

何薳《墨記》

松煤、脂漆滓、桐油和樺煙等。

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

松煙、栝木煙、大麻子、烏賊墨和石墨等。

沈括《夢溪筆談》

延川石液。

元代

陶宗儀《輟耕錄》

生漆、漆煙、松煙、油煙和延安石液等。

明代

沈繼孫《墨法集要》

松烟、桐油、麻子油、皂青油、菜子油和豆油等。

項元汴《墨錄》

蘇合油、松烟和桐油烟等。

宋應星《天工開物》

桐油、清油、松煙和豬油煙等。

汪道貫《墨書》

桐液和豨膏。

清代

謝崧岱《南學製墨劄記》

松香、桐油、燈油(蘇子油)、麻油和豬油等。

謝崧岱《論墨絕句詩》

松煤、松香、桐油、鐙油、芝麻、菜子、豬脂和煤油(洋油)等。

《內務府墨作則例》

桐油和豬油。

目前也由於動植物性油煙的取得,較為不易,且成本過高。所以,大部分的製墨廠商,是轉用礦物性油煙中的石油,來當作製墨的碳粒原料(註97)。

 

(二)碳料要求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明白前人製墨的碳料(註98),主要是以松煙和油煙兩種為主。當然,前人對這兩種碳料的選擇,也有著長期經驗所累積的評斷依據。至於,前人的評斷標準,應該還是脫離不開碳料與煙品之間的因果關係。

就現有的文獻中,對松煙原料的選擇解析,當以晁氏《墨經》中的〈松〉篇記載,最為詳實。而在此篇中,他首先依照朝代的先後順序,將各朝產松的地點及山名(註99),逐一的條列(附表3)。

(附表3)各朝產松的地點表

朝代

地名

山名

漢代

扶風、隃糜

終南山

晉代

九江

廬山

唐代

易州

 

潞州

 

後唐

宣州

黃山

歙州

黟山、羅山

宋代

兗州

泰山、徂徠山、島山、嶧山

沂州

龜山、蒙山

密州

九仙山

登州

牢山

鎮府、五臺、刑州、潞州

太行山

遼州

遼陽山

汝州

竈君山

隨州

桐柏山

衛州

共山

衢州

柯山

池州

九華山

宣州

黃山

歙州

黟山、羅山

而後,他再將宋代各地產松的地點,區分為東山、西山和其它等三個地區(註100),也將西山和其它地區的產松地點,略依山名,分成五種優劣的等級(附表4)。當然,對於這樣的評比依據,晁氏也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例如他是認為,由於東山地區的松樹,遭到過度的砍乏,導致所剩存的松樹,生長時間只有十餘年,而影響所得的煙品過重,是難以成為製作松煙墨的良料(註101)。

(附表4)各地產松的優劣表

歸類

地名

山名

等級

東山地區

兗州

泰山、徂徠山、島山、嶧山

 

沂州

龜山、蒙山

 

密州

九仙山

 

登州

牢山

 

西山地區

鎮府、五臺、刑州、潞州

太行山

上上

其它地區

遼州

遼陽山

甲乙

汝州

竈君山

甲乙

隨州

桐柏山

甲乙

衛州

共山

品下

衢州

柯山

品下

池州

九華山

品中

宣州

黃山

上上

歙州

黟山、羅山

上上

此外,在文中,他也提到如何透過松樹的生長概況及所流出的松脂,也能預判與取得煙品的好壞之方法(附表5)(註102)。

(附表5)松性與等級的關係表

松名

評斷標準

等級

透脂松

松根生茯苓、穿山石而出者

上上

脂松

根幹肥大、脂出若珠者

上中

揭明松

可揭而起,視之而明者

上下

紫松

明不足而紫者

中上

籖松

礦而挺直者

中中

黃明松

明不足而黃者

中下

糖松

無膏油而漫若糖苴然者

下上

杏松

無膏油者而類杏者

下中

脂片松

其出瀝青之餘者

下下

前人以油取煙,雖然在宋代已經出現,但是真正廣為盛行,當於明清之際,且以桐油最受推崇。而以此油取煙,有何優點,沈繼孫是認為「桐油得烟最多」,又可「為墨色黑而光,久則日黑一日。」而汪道貫的看法,也是認為豬油不如桐油。這是因為豬油煙會「滯筆鋒」,且「有光而色白」(註103)。也因此,不如桐油。又謝崧岱在《南學製墨劄記》一書中,也是認為桐油最好,其次才是松脂,又其次為豬油、燈油和麻油。而他的理由,也與沈繼孫相似,是認為桐油具有「薰煙製墨得煙多」,且又「色黑有紫光,日久不渝」的優點。

從沈繼孫的說明中,也可以提供我們三項資訊,來了解當時的墨工,對油煙原料的選擇看法。

一是成本考量。因為桐油得煙最多,故可以減少成本的開銷。

二是因地制宜。這是因為各地對不同原料,有著取得難易的現實條件。而為求降低成本,故多會依照當地可以取得最為方便的原料,作為主要的選擇依據。因而才會有各地所生產的墨種,不盡相同的區域情況出現。所以,前人所選用的碳料,有因地制宜的特點。

三是墨色考量。因為用桐油製墨,墨色最為黑亮(註104)。

不過,也有其他的學者,並非如此的認同以油製墨,例如項元汴就認為松煙和油煙的墨色,各有不足之處,若要改善此問題,則用松脂燒煙,可兼得二者的優點(註105)。此外,謝崧岱雖然也對各種的油煙原料,多有嘗試,但是最後還是持平的認為,皆各有所長,是不須要拘泥於古人的說法(註106)。

或許,他們所陳述的觀點,有些出入,但是對油煙原料的要求,主要還是以成品的墨色,為評斷的重點。而這樣的觀點,卻與晁氏在《墨經》中,對松煙原料的要求,有著極為不同的差別。因為就晁氏的觀點來說,他是以獲得的碳粒粗細為主要考量的依據,但是各家對油煙的要求,卻不以此為要求的重點,正好顯示各種油煙原料的差異,不在於取得碳粒的粗細度,而是在於所呈現的反色光及黑度之不同。

與墨相比,雖然前人使用黑色顏料的時間較早,但是對黑色顏料的碳料要求,幾乎不見述諸於任何文字之中,可見前人對黑色顏料的碳料選用,較不苛責。

 

(三)取碳方法

 

原則上,墨與黑色顏料一樣,都是必須透過取碳的步驟,才能變成製作所需的色料。

若是依照前人於文獻中所描述松煙的取得方法來說,在燒煙前,須先造窯(註107),且還必須將松材,稍作處理。首善為流去松脂(註108)及截成枝條狀(註109)。而燃燒時,則必須留意松枝的數量,不可一次燃燒過多,僅能用三、兩枝,否則會牽連所得碳粒的品質(註110)。而在連續燃燒七至十日後,等到窯內的溫度降低,再用扇子,輕輕的刮煙。而如果是立窯法,則刮取的煙品,以最高處的最佳,而若是臥窯法,則離火最遠的最佳。又掃下的煙煤,也必須放入細絹內加以「篩淨」,再將篩淨的煙煤,放妥備用。此外,偶爾也必須清除窯中的雜質,例如蟲鼠的糞便等,以確保所得煙煤的潔淨。

前人燒製松煙的方法,就原理上來說,其實與鍋底黑相近,可說是同出一轍。因為兩者所選擇的物質,如松枝、茅草或稻梗等,皆是屬於固態性植物的枝葉,且都具有極易燃燒的特性。不過,只是燒茅草,所冒出的黑煙,是在鍋底刮下,而松煙是在窯壁上。所以,雖然兩者的取碳原理,是相同的,但明顯可見前人捨棄較為簡單的方法,而用更為複雜的設備,來製造松煙。而這樣如此不同的差別待遇,當與兩者的用途不同,有其極為密切的關係。

植物性油煙墨的原料選擇,雖然較松煙墨更為廣泛,但是各種油料的取碳方法,可以說是大同小異。而以油取碳的步驟,首先,是必須先浸藥處理(註111)。而後,在密室中,先將油盞放置在水盆中、再將煙碗懸空架在油盞的正上方,放妥後,再將燈草置於油盞中,並加以引燃,而升起的黑煙,則利用煙碗加以收集。至於,最後收集到的黑煙,也如同松煙一般,必須篩煙濾淨。

其實油煙的取得原理,簡單的說,就是利用燈草心,引燃油料,再用碗器承接火焰前端上升的煙,於是將碗器薰黑的黑碳,就是我們所要採集的油煙(註112)。

至於,黑色顏料的取碳步驟,也與墨類似,大多是直接燃燒或用燈草引燃。

如果是固體物質的製作方法,則可分三種:

一是用先將物質曬乾後,再直接燃燒,研磨其殘留的碳化物,或收集因空氣對流而飄起的煙,如燈草黑和鍋底黑屬之,但這類物質必須具有極易燃燒的性質,否則將難以獲得較多的碳粒。

二是放入燒杯內隔火加溫,迫使原料內所含水分蒸發,而研磨其殘留下的碳化物質,如石榴黑和食用檳榔黑等。而這種方法,是可用於較難點燃的固態物質。

三是直接使用,如石墨和烏賊黑等。

至於液體物質,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將原料放入容器內,用燈草或棉線引燃,收集其飄起的煙,如桐油黑和煙煤黑等。而此製作方法,則是適用於油脂類物質中。

以上所述的四種方法,就筆者實際的操作經驗,以油脂物質的碳粒品質最好,可直接加膠使用。而固態物質,大多仍須用缽研磨,或製成固態墨後,才能控制碳粒的粗細。

而液態墨廠商所用的礦物性油煙之製造方法,則是用「工業精製法」(註113)生產的。

 

(四)取碳要求

 

前人對碳料(註114)的選擇依據,是以最後收集到的碳粒品質,為首要條件。相同的,在取碳的要求上,也是同出一轍。

就以燃燒松煙的設備來看,為何臥窯的設備會比立窯,更有保障。這是因為臥窯的窯身較長,可收集到更遠更細的碳粒,也就能將取得的碳粒,作為更精準的等級分類。

就處理松枝的方法來說,為何必須先將松脂流出,正是為了防範不必要的殘渣出現(註115)。而削去簽刺的目的,也是因為簽刺容易成為灰燼,而導致收集到的黑煙,無法純淨(註116)。此外,燃燒時,也僅能用三、五枝(註117)加以燃燒。而其目的,也是為了防止煙品的滑落。

油煙的取得方法上,雖然比起松煙來說,較為簡化,不過前人還是一樣的講究,每個步驟的細節。例如對桐油原料的處理原則,方瑞生便提供了二點需要留意的重點。

一是選擇榨油的桐子,是必須先曝曬三天後,才能進行榨油的工作。否則容易因為黴菌的滋生,而影響油料的潔淨,並連帶損傷煙品的品質(註118)。

二是要注意放置的地點。這是因為桐油懼寒怕濕,是必須以火盆保溫,並放置於高處。如此,才能防止油料的變質(註119)。

至於,其他的學者,也對於許多燒煙步驟的細節加以提醒,例如燈草的數量,是必須因季節的不同增減。而燒煙前,也必須先將油料和燈草,浸藥處理(註120)。又引燃時,必須留意碗器與燈心的距離,不能過高,亦不能過低,同時也須注意引燃的狀況、掃煙的時間和取煙的時節(註121)。而這些種種的要求和目的,都是為了獲得質純煙細的製墨良料。

 

(五)煙品分級

 

當然,前人除了對碳料作客觀的篩選外,也對收集到的煙品(註122)加以分類。而他們認為的優劣,則往往與所得碳粒的粗細有關。就文獻來看,前人對煙品的分類,可以歸納出兩種原則:

一是依引燃的狀況。例如在油煙的取得上,因為油盞與煙碗的距離,是固定的。所以,火力的大小及升煙的速率等狀況,也可預判所得煙品的好壞(註123)。

二是依離火的遠近。例如松煙的煙品,是可以按照附著位置的不同,分成三種等級(註124)。而這三種等級,前人是以「前煙」、「中煙」和「末煙」,或「身煙」、「項煙」和「頂煙」(註125)等名詞加以界定。當然,對前人而言,「末煙」和「頂煙」是製作良墨的最佳材料,而「前煙」和「身煙」祇能作塗料用(註126)。

原料的不同,雖然會造成取碳的方法和所需設備的不同,但是前人重視的,還是能否可以獲得細小且均勻的碳粒品質,為首要的條件。而這種觀念,也從古至今,並未有所更改。其實我們了解,取碳的方法,若是比照黑色顏料的製作過程,可稱的上是相當簡單而方便。因為只要將原料加以不完全燃燒,便可以獲得,但是前人卻用如此複雜的製作步驟,來獲得所需的黑煙。而這樣的選擇,又與製墨的用途有關。

 

(六)碳粒特性

 

為何製墨作黑的原料中,會以碳粒作為構成其色彩的基本元素。這是因為碳粒本身的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在常溫下,除了氟以外,是不受任何元素及化合物的影響而褪色(註127)。所以,用碳粒構成的顏色,能夠保存千年,依舊黝黑如初(註128)。

雖然碳粒的色彩,極為穩定,但是我們製墨作黑所用的黑碳,是屬於無定型碳的一種(註129)。所以,也會容易與其它元素,相互結合,造成彼此之間在質感、亮感和反射光的差異。

1)質感

因為碳粒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雜質,當組成物質不同時,就會產生了不盡相同的質感,例如「藥用檳榔黑」與「食用檳榔黑」,在質感上,就差異極大。「藥用檳榔黑」因含大量的油脂,使得取得的碳粒,堅硬而有光澤,但「食用檳榔黑」因不含油脂成分,而使得碳粒的質感,剛好與「藥用檳榔黑」相反。此外,由於燈草,是屬於草本植物。所以,獲得的「燈草黑」,是呈現蓬鬆的質感。不過,碳粒質感的突顯,也會受到碳粒粗細的影響,而有感受強度的差別。基本上,碳粒越粗,則質感的呈現,越是明顯。因此,由於各種墨所選擇的碳粒,都是極為細小的。所以,在質感的呈現上,較無差別。而黑色顏料對碳粒粗細的要求,並不苛求。因此,可以保留較多不同的碳粒質感。而前人用黑,便是利用此特性,將各種的黑色顏料,畫在所需表現的物像之上。

2)亮感

當然碳料的組成物質之不同,也會影響亮感的呈現。雖然墨色的亮感與膠料也有密切的關係,但是就筆者自製黑色顏料的經驗中,發現「桐油黑」和「藥用檳榔黑」再未加膠之前,即是屬於光亮的顆粒,而其餘的,如「石榴黑」、「燈草黑」和「陳皮黑」等,就與松煙一樣。所以,筆者認為碳粒的亮感之強弱,也應該與碳料所含油脂的多寡有關。

3)反射光

本來碳粒是會吸收所有的有色光。所以,我們會認為是黑色。可是實際上,我們發現墨與黑色顏料一樣,雖然看起來,都是屬於黑色的色調,但是依然會出現如紫光或藍光等,其它的有色光。譬如將「藥用檳榔黑」和「食用檳榔黑」畫於紙上,則「藥用檳榔黑」是深紅色調,而「食用檳榔黑」是咖啡色調。此外,如果墨中滲有其它的有色物質,也會造成墨色的改變。

嚴格來說,如果是純粹的碳粒,且不含任何雜質,則它本身即是反射淡藍光(註130),但還是會受到碳粒直徑的大小、存在的形狀和混雜的有色物質之不同,造成彼此所反射的有色光,仍然有所不同。

就筆者的使用經驗來說,是認為碳粒越粗,反射藍光的機會,就越高。例如雖然自製的「桐油黑」,是所有自製的黑色顏料中,屬於細碳最多的顏料,但是畫在宣紙上,還是反射藍光。正是因為筆者發現,自製的「桐油黑」,所含粗的碳粒,還是多於一般的油煙墨,當然就會容易造成反射藍光的現象(註131)。

相同的,就其它學者的研究報告來看,也都可以明顯看出,松煙墨之單一碳粒的粗細,是遠遠的大於油煙墨(註132)。所以,也容易反射藍光。

此外,據筆者製黑的經驗來說,如果取碳的原料,本身是屬於有色的物質,則取得的碳粒中,多少會保留其原先的色彩。例如就「藥用檳榔」來說,因為其本身含有大量的紅色物質。所以,用「藥用檳榔黑」製成的固態墨,所畫出的墨色,就會偏向紅色的色調。不過,碳粒越粗,或是有色的物質之色調越強,似乎也越容易反射出其既有的色彩。

 

(七)碳粒粗細

 

假設我們透過高倍顯微鏡觀察,可以了解,墨裡所含的碳粒,是藉由彼此緊密的程度,來讓我們的肉眼,分辨出墨色的深淺變化,越黑則代表碳粒的密度越高,越淡則反之。而單一碳粒的黑度,也會因體積大小的差別,造成越粗則黑度越黑,越細則剛好相反的情況。

可是若就紙面的效果來分析,因為同面積所能附著的碳粒有限,會造成粗的碳粒,彼此緊密的程度較差,空隙距離較遠,而讓我們在視覺上,會誤以為比細的不黑。而上述最明顯的例子,就好比石綠來說,雖然在未使用前的觀察,是頭綠比四綠的色調淺,但是我們會先塗上四綠後,才會再疊上頭綠。正是因為四綠的顆粒較細,能塗抹均勻,不過還是須要用較粗的頭綠,來強化色彩鮮明度。相同的情況,如果我們先用濃墨,將紙張的纖維填滿,再將黑色顏料疊於上方,也就可以察覺到黑色顏料的黑度,絕對比墨來的更黑。

就前人的文獻資料來說,大多數的黑色顏料,是極少直接使用的,幾乎都必須與墨搭配,才能突顯其強烈的黑色效果(註133)。正是因為黑色顏料的碳粒,遠比墨來的粗,也比較多的緣故。所以,總結來說,黑色顏料所能畫出最黑的色調,會比固態墨或液態墨還黑,而松煙墨的黑度,也是一樣高於油煙墨(註134)。

當然,碳粒的粗細度,也會對我們使用毛筆的方法,產生影響。原則上,碳粒越細,越能減少筆尖與紙面的摩擦力,也就不會產生有如飛白的情況,而碳粒越粗,就越難完整的附著於紙面上。所以,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在使用黑色顏料的方法上,大多是以接近平塗的方式加以完成的緣故。

碳粒的粗細度,也會對畫面的質感,產生影響。當我們將粗碳較多的黑色顏料,所完成的作品,與細碳較多的墨,所完成的作品,同時間放在一起觀察,就會覺得用黑色顏料,所完成的作品,在畫面的質感上,是遠不如墨般的細緻。

同樣的,碳粒越粗,也會無法附著於較為光滑的紙類上。這是因為粗的碳粒,無法深入紙張的纖維空隙中,也就不能被膠質所穩定的附著。因此,紙張的表面,越是粗糙,對顏料中所含色料的顆粒粗細度,容許的範圍,就會越富有彈性(註135)。

換言之,雖然說黑色顏料的色調黑度,是高於固態墨,可是中國水墨畫,大多採用較為光滑的宣紙(註136),也就造成碳粒較粗的黑色顏料,是無法用於宣紙上。同樣的,也就造成前人所製的固態墨,在黑度的表現上,是有先天的限制。

 

(八)色調變化

 

清華翼輪在《畫說》中,曾說:『曹素功所製的佳墨,是可以墨分五色,而肆中所購的新墨,只能調出一濃一淡的墨色來(註137)。』而這其中的癥結,便是與墨中所含碳粒的粗細程度,或涵蓋的範圍及之間的佔有比有關。

其實,當墨中所含碳粒越細時,所能調出的淡墨,就可以越淡。而當墨中所含碳粒越粗時,所能畫出的濃墨,就可以越黑。又當墨中所含碳粒的粗細範圍越廣時,所能表現的墨色變化,就越為豐富。而當墨中所含碳粒的粗細範圍,越是集中時,所能表現的墨色變化,就越為有限。

當墨中所含細的碳粒,佔有率越高時,所能表現的淡墨層次,就會越多。而當墨中所含粗的碳粒,佔有率越低時,所能表現的濃墨層次,也就會越少。所以,華翼輪在肆中所購得的新墨,應該是屬於粗的碳粒較多,且碳粒粗細的程度,是差距極大的固態墨(註138)。

故此,真正適合水墨畫用墨,應該是必須要有許多不同粗細的碳粒,且範圍越廣,佔有比越是平均,越為理想。因為所能表現的墨色層次與濃淡的差異,就越豐富自然,越利於創作者的使用(註139)。

另外,就其他學者的研究報告來說(註140),也都有明確的證據顯示,松煙墨所含碳粒的粗細範圍較油煙墨為廣。所以,就墨色的變化而言,反而是松煙墨較適合於繪畫的使用,尤其在處理墨色的對比與濃墨的層次上,具有較多的優勢。而油煙墨雖然是不如松煙墨來的理想,但是在中、淡墨的層次變化上,則是優於松煙墨。因此,筆者認為還是各有所長的。

 

  膠料選擇

 

(一)膠質作用

 

膠質(註141)用於繪畫上,最重要的功能,是任何顏料的色料,都必須透過膠質的作用,來附著於欲依附的物質上,當然墨與黑色顏料也不例外。就例如百草霜與烏賊黑的黑色粉末,為何有著容易脫落或跡滅的問題產生(註142)。正是因為百草霜和烏賊黑,本身不含膠質,等到時間一久,當然會自然掉落。所以,要解決黑色顏料的掉色問題,就必須藉由膠質的協助,才能長久穩定的顯色。

此外,膠質還有四項重要的功能:

一是因為碳粒的分子,比重小於水的關係。所以,必須藉由膠質的黏性,讓碳粒之間,得以緊密的靠攏,也才能被水稀釋。此外,也因為膠質的幫助,而能讓我們調出濃淡不一的墨色出來,否則碳粒不會被水稀釋或自行凝結,也就難有淡墨或濃墨的墨色差別。

二是煙裡的碳粒,是呈分散的狀態,也必須利用膠質的黏性,使其凝結,方能作成固態墨的形狀。又因為前人製墨的碳膠比例,多為二比一的關係,也就是說如用二兩的碳,就須用一兩的膠。所以,可見固態墨的定型,膠質的黏性,具有關鍵的因素。

三是膠質具有潤滑的作用,能夠降低碳粒、筆毛和紙張三者之間的摩擦力。這是因為膠質是具有黏性的半透明物質,且遇水時,會產生滑潤的作用。

四是能使墨色在絹紙上,顯現鮮豔的光澤感與透明感(註143)。所以,膠質的作用,不僅與製作的層面有關,也與使用的方法,脣齒相依,互為表裡。

 

(二)膠料種類

 

用於製墨作黑的膠料(註144)種類,主要可分植物膠(註145)、動物膠(註146)和合成膠(註147)等三種,但是最常被歷代墨工所選用的膠料,即是動物膠,且又以動物膠中的鹿膠(註148)、牛膠(註149)和魚膠(註150)等三種,最常被採用。而黑色顏料在膠料的選擇上,也與墨類似(註151)。

不過,前人所選用的三種動物膠中,對於牛膠的原料要求,較常提及,而對於鹿膠與魚膠的要求,則少有相關的說明。

例如宋代的岱郡,是生產鹿角膠聞名,而山東的阿縣,則是生產驢皮膠(即是阿膠)的重鎮,可見這兩種膠料,有生產地點的限制。而當墨工要使用這兩種膠料時,只能託人至產地購買。而製造牛膠的牛皮,並無類似的限制。所以,這也是前人大多對牛膠的原料要求,有提供較多個人見解的因素之一。

古代的墨工,也往往會因所處在的地理位置之不同,而選擇不同地區生產的碳料和膠料來製墨,很可能是取自甲地的碳料或乙地的膠料,而僅做最後和膠成型的工作。在中國製墨史上,以這種方法製墨著名的,便是清代的歙縣。但相對的,以這種方式生產的墨品,自然成本較高,價格也就較為昂貴。所以,今日的墨工,多取礦物性油煙製墨的原因,也是因為市場的消費人口,不足以支撐墨工自行生產碳料時,就只能選擇價格較為低廉的礦物性油煙,來進行生產。同樣的,如果墨工的資金,無法聘僱其它員工的話,也就會以個人之力或以機器代勞,來儉省製墨的開銷。

就前人對製作牛膠的原料要求來說,晁氏是認為製墨用的膠料,以鹿膠最好(152),但是如果不能得,而求其次者,則用牛膠,但無論是水牛或沙牛的皮料(註153),則以新解的最好。又為何新解的最好,這與它的膠性最強有關。因為就謝崧岱的說法,是認為好的膠料,必須黏性強,但又不至於滯筆,才能稱得上是製墨的佳料(註154)。所以,正是因為製膠用的動物原料,會因物種(註155)或來源的不同,導致所得膠質的黏性,在膠力的強弱上,也會有著連帶的影響(註156)。

 

(三)製膠步驟

 

由於製作動物膠的過程,大多是以煎煮的方法,讓膠料中的膠原,能透過熱能的作用,溶解出來。所以,這樣的過程,又被稱為「鎔膠」。當然,在文獻中,前人對於鹿膠、牛膠和魚膠(註157)的製作方法,多有極為詳細的陳述,而現代製作動物膠的過程,則是可以細分為取料、水洗、石灰浸、去除非膠蛋白質、酸洗、水煮和過濾等步驟。

從以上的描述,我們不難了解製作動物膠的過程,是極為繁瑣的,也須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取得。不過前人製墨所用的膠料種類,仍然以動物膠為主。而這樣的選擇,是有其考量的,主要是因為動物膠的膠性較適合作墨,且膠物的穩定性又比植物膠來的持久(註158)。也因此,前人放棄取得便利的植物膠而選用製作成本較高的動物膠。

 

(四)用膠原則

 

對於製膠的流程,前人大多強調慢火的煎煮和持續的攪拌,且對熬成的膠質色澤,是要求必須清澈(註159)。而根據謝崧岱的分級原則(註160),是將熬成後的膠質,分成三級,上等是「清者」,中等是「略渾者」,而下等是「黑而滯者」。為何他會說「清者」最佳,就是因為使用「清者」製成的墨品之墨色,最不易被膠色所掩蓋。所以,才能保持墨的本色。

同樣的,對於用膠的重視,在前人的製墨工法中,絕對可與對碳粒品質的要求,相提並論的。

例如晁氏就認為:『墨的所有原料中,膠是最重要的。因為雖有上等的煙煤,如果用膠不得法,則一樣製不成好墨,但如果是次等煤煙,用膠得法,則還是能製成佳墨,就好比潘谷的煤,眾人多有,但為何還是比不上潘谷所做的好,便是因為潘谷深知煎膠的方法(註161)。』而沈繼孫也曾說過:『膠為何要好,是因為膠好,可以少用,少用則代表用量,就可以減少,當膠量少,就能增黑。所以,好墨必選上等膠料來製作(註162)。』可見前人對用膠的重視程度,也難怪麻三衡會將墨裡的膠質,比喻如人的血脈般之重要(註163)。

前人製墨用膠,有一項特點,就是會將兩種以上的膠類加以混合,而非單一使用(註164)。這是因為如果只用一種膠料,往往會出現如沈繼孫所說的「便纏筆難寫」之問題。所以,雖然膠性越強的膠料,能讓所需的膠量減少,但過強,又會讓筆尖無法運行順暢。也因此,單一的膠料,難以盡善,而驅使前人混和兩種以上的膠料,以求膠性的平衡。

我們若是參考日本開明墨廠的型錄中,所提到的液態墨之製膠方法,應該還是與古法大致相同的。至於,筆者製黑的膠料,因目前已有製好的,可供使用。所以,並未自行製作。但如同清王概所說的:『膠不可以多,因為多則光亮,而讓鉤畫的墨色,變得不明顯。』因此,是不宜加多的。

因為膠所能固定的碳粒,是有限制的,並非全部都能被膠穩定的附著於紙面上。因此,在自製黑色顏料時,最好使用黏性較強的膠料,方能保持色彩的穩定。

 

(五)膠質黏性

 

膠料的選擇種類,對於我們使用材質的影響,主要在於膠性(註165)的強弱。因為首先會牽涉到碳粒附著的時間。而植物膠的黏性,不如動物膠來的長久,是容易受到外在因素,而喪失黏性。同樣的,也如先前所提及的,好的膠料,除了能讓墨色長久的顯色外,也能減少墨中的含膠比例,而不至於掩蓋墨色的光彩。

膠性的強弱,也會對墨質的硬軟,造成影響。當膠性越強,則可以讓墨裡的碳粒,緊密的程度,變得更好,也就能讓磨出的墨液中,所含碳粒的粗細度,較易均勻細緻。

當然,膠料的不同,也攸關於我們的用墨方法。就筆者試用各種液態墨的經驗中發現,如果所含粗碳較多的時候,則往往其所選用的膠料,是屬於黏性較強的膠類,而且是必須適當的調水後,才能使用。

在筆者使用「鍋底黑」的心得中發現,此黑在紙面乾掉後,用手輕抹,仍會稍許掉落,而必須再次用膠礬水加以固定,否則會有褪色的疑慮。而會有此情況的發生,也應該與筆者採用的膠類,為日本京都吉祥畫用膠液(為500cc塑膠瓶裝)有關。因為此膠,若與東京妻屋膠研究所監製的玻璃瓶裝鹿膠相比,則黏性較弱,並非適合作為黏劑來使用。所以,後來筆者在製作其它的黑色顏料時,就大多採用後者的鹿膠。也因此,無論是固態墨還是液態墨,只要所含碳粒,粗的較多時,大多會選擇黏性較強的膠質來作為附著劑。

不過,也由於液態墨所選用的膠料,會因為製造者,企圖要突顯墨品之間的不同特性,而選擇不同的膠料加以製作。但是這樣的製作觀念,也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因為當我們熟悉一種墨品後,如果再使用其它的墨品時,都會感到難以上手,反而須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才能適應(註166)。

相同的,膠性的強弱,亦會對色調的層次,造成影響。當膠質的黏性夠強的時候,則能讓第一次下筆的墨色,牢固的附著在紙面上,而不易被再次下筆之筆中的水分,溶解開來,也就不會使得原本上下層關係的碳粒,又因為膠質的溶解,而自然的混合,並失去應有的重疊效果。

因為液態墨中,有加入乾燥防止劑的成分,也會讓所含的膠質,有容易再次被水溶解的特性。當然,也會造成前後相疊的墨色層次,不如固態墨來的厚實。

又如果我們的用法,是將兩種液態墨相互混合的話,尤其是將不同廠商所製的墨品加以混合的話,則就必須留意兩者所含膠質的種類,是否相近,否則也會有凝結成塊狀的問題產生(註167)。

 

  藥物選擇

 

在作黑的原料中,除了碳與膠外,較墨不同的,是黑色顏料少掉藥材的添加。

前人在使用黑色顏料的方法,主要與碳粒有關,而與膠質和添加物較無關聯。這是因為黑色顏料,只有在使用前,才會將動物膠與碳粒混合。而墨因為是一種商品,須要某些藥物的幫助,才能延長使用的壽命,並且控制產品的品質。此外,若是我們須要延長黑色顏料的使用時間,則可以用冰片(即龍腦),來防止膠質腐敗。

而前人製墨的過程中,添加藥材的紀錄,早在後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合墨法〉篇中,就已經可以見到相關的記載。所以,前人製墨的用藥歷史,其實是相當久遠的。

 

(一)藥物種類

 

傳統固態墨中,所用的藥物種類,可謂是品項繁多。如果歸納起來,常見的有麝香、甘松、陵零香、白檀、丁香、龍腦、薔薇露、地榆、虎杖、卷柏、五倍子、丹參、黃蓮、茜根、黃蘆、黑豆、胡桃、烏頭、牡丹皮、熊膽、豬膽、鯉魚膽、蛇膽、蘇木、海桐皮、香仁、紫草、檀香、梔子、白芷、木鱉子仁、藤黃、生漆、牛角胎、青黛、螺青、梣皮汁、靈草、蛋白、皂角、膽礬、綠礬、石榴皮、巴豆、黃蘗、朱砂、金屑、玉屑、真珠、犀角和馬鞭草等近四十種的藥材,而或多或少,都有曾經被使用過的紀錄。

雖然,不見得每一種藥材,皆可在《本草綱目》一書中找到,但是它們仍然幾乎都是中國古代人們治病時,可用的藥物。例如在這些藥材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首推「麝香」,且最常被後代所沿用。其實它就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古稱「麝臍香」。而在製墨的用途上,是用以掩蓋墨中,難聞的煙膠味。而在醫療的用途上,據《本草綱目》的記載,則是類似於現代的香精治療法(註168)。

當然,我們也可依照前人用藥的取得來源,將這些藥材分成植物、動物和礦物等三大類,而使用頻率最高的,當屬植物類。

就《墨譜》下卷和《內務府墨作則例》〈作墨定例〉(附表6、7)的記載來看,藥材的使用種類,也會依照墨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

若以《墨譜》的記載來說,藥物的添加時機,大多是在和膠的過程中加入,並熬成藥汁,以利添加。而就《內務府墨作則例》的記載來說,藥物的添加時機,則是包括染燈心、煤桐油、煤豬油、煠油、燉膠和合墨等過程,但以合墨的時候最多。所以,前人用藥,越到明清時期,種類越多,而用藥的時機,則以和膠的過程為主。此外,就墨種而言,則以油煙墨較松煙墨為多。

(附表6)清《內務府墨作則例》〈作墨定例〉

 

獨草墨

三草墨

三草墨(搨墨刻)

燻煙子用

桐油(400斤)

豬油(200斤)

桐油(400斤)

豬油(200斤)

桐油(400斤)

豬油(200斤)

引燃用

燈草(2斤)

燈草(2斤)

燈草(4斤)

染燈心用

蘇木(3斤)

 

 

煤桐油用

生漆(2斤)

 

 

煤豬油用

紫草(2斤)

 

 

煠油用

 

紫草(3斤)

生漆(2斤)

 

膠料用

廣膠(10斤)

廣膠(20斤)

廣膠(20斤)

燉膠用

白檀香(12兩)

排草(8兩)

零陵香(8兩)

白檀香(12兩)

排草(4兩)

零陵香(4兩)

白檀香(12兩)

濾膠用

棉子(1兩)

 

 

過膠用

白粗布(一丈)

白粗布(5尺)

白粗布(5尺)

熬水燉膠蒸墨共用

煤(800斤)

炭(240斤)

煤(800斤)

炭(240斤)

煤(800斤)

炭(240斤)

合墨用

飛金(600張)

熊膽(4兩)

冰片(10兩)

麝香(5兩)

糯米酒(15斤)

豬膽(80個)

冰片(6兩)

麝香(3兩)

糯米酒(6斤)

豬膽(50個)

冰片(3兩2錢)

麝香(1兩6錢)

收什做細用

銼草(1斤)

銼草(1斤)

 

至於,添加的方法,也與物質存在的狀況有關。例如因為植物類的藥材,多為固體,須經熬煮,變為藥水後,才能添加。而動物和礦物類,則是必須磨成細粉後,才能加入。而在添加的時間上,有些在處理油料時,就已經加入,但也有些必須等待至溶膠或是成型過程中,才會加入。

(附表7)清《內務府墨作則例》〈作墨定例〉

 

獨草墨(徽墨法)

墨糙墨

燻煙子用

桐油(400斤)

豬油(200斤)

桐油(400斤)

豬油(200斤)

引燃用

燈草(2斤)

燈草(4斤)

染燈心用

蘇木(3斤)

 

煠油用

紫草(2斤)

生漆(2斤)

 

膠料用

廣膠(11斤10兩3錢)

水膠(20斤)

燉膠用

排草(8兩)

零陵香(8兩)

白檀香(12兩)

濾膠用

棉子(1兩)

 

過膠用

白粗布(10尺)

白粗布(5尺)

熬水燉膠蒸墨共用

煤(800斤)

炭(240斤)

煤(800斤)

炭(240斤)

合墨用

冰片(11兩5錢2分)

熊膽(6錢9分1釐2毫)

麝香(5兩7錢6分)

飛金(600張)

江米酒(15斤)

豬膽(50個)

冰片(3兩2錢)

麝香(1兩6錢)

江米酒(30斤)

收什做細用

銼草(1斤)

白紬(2尺)

棉花(3斤)

京高紙(200張)

廣涼席(1領)

連四紙(100張)

5尺寬4幅黃粗布挖單(1個)

白紬(4尺)

棉花(6斤)

銼草(2斤)

京高紙(400張)

4尺五寸廣涼席(2領)

連四紙(200張)

5尺寬4幅黃粗布挖單(2個)

水用

玉泉山水

玉泉山水

若與固態墨相比,則液態墨所加的添加物(註169),除了水和香料外,則又多了防腐劑(註170)、乾燥防止劑(註171)和染料(註172)等幾種成分。

 

(二)用藥目的

 

雖然,前人添加藥物的時機,不盡相同,但還是會依照添加的目的為基準(註173)。不過,藥物的添加,亦如同沈繼孫所說的,不外乎是為了增光、助色、取香、引濕,意在經久,或使其膠質黏性不隳,讓墨色不退,墨質堅硬,以抬高產品的身價(註174)。

至於,液態墨的添加目的。防腐劑是為了預防膠的變質,這是因為液態墨是以液體狀態保存,而動物膠是屬於蛋白質的膠原所組成,若與水接觸,容易滋生細菌,而有發臭變質的問題,故加入防腐劑,以確保產品的品質;而乾躁防止劑,則是希望讓液態墨在使用前,或使用的過程中,能夠降低水分的蒸發速率,或是用來控制膠質的凝結速度。

 

(三)藥物比例

 

由於傳統製墨的觀念中,認為藥物的添加,不宜過多,否則會有損傷墨色的問題發生。而且經過學者的檢驗證明,多數固態墨所含碳元素的比重,是佔成品的99.5%(註175)。所以,藥物所能影響的層面,應該非常的有限。也因此,筆者在試用許多的固態墨後,依然感受不到藥物對我們使用的成效,所產生的影響。

前人將墨製成固體的長條狀,是為了確保墨中所含膠性的穩定度,而液態墨為求使用的便捷,加水製成液體狀態(註176),但是因為這樣的考量,必須添加防腐劑,以求膠質不受水中細菌的影響而發臭,可是防腐劑對我們作品保存上,卻會造成問題。因為依照學者對液態墨所作的PH值檢定報告看來,幾乎所有檢驗的墨品,皆含有酸性的反應(註177)。而如果酸性過強,就會導致紙張的植物纖維,極易脆化,而讓作品的保存年限縮短。

又乾燥防止劑的使用,雖然主要的添加目的,是為了放慢膠質的凝結速度,好讓液態墨不至於過快乾掉,但是也會使得紙上的墨跡,所含的膠質不夠牢靠,容易遇水,而再次暈開。所以,畫完的作品,必須等上七天的時間,才能裝裱小托。

在現代的製墨原料中,除了碳煙外,還有一種原料,也被墨工加以利用。而這種原料,即是染料(註178)。當然其原本的用途,是用在染布中,不過因為染料的顆粒,又比一般碳粒更為細微。所以,也被現代墨工所選用。雖然染料的色料顆粒極細,但是也因為過細,反到不易被天然的膠料所固定,而容易遇水後,又會再次的暈開(註179)。且其色料的顆粒又過度集中於極細的部分,也導致其色調的變化,又較黑色顏料更為平板。也因此,並不適合於繪畫的使用。

 

  成型步驟

 

在製墨過程中,起初是原料的製造,但在成型前,則是必須先將取得的黑碳和膠質加以結合,並適當的放入所需藥物。因此,碳、膠和藥,三者的混合比例是成型方法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而這樣的混合過程,也可以稱為「和膠」或「合墨」。

若是依照《墨法集要》的記載,其和膠比例為「桐油煙墨」,是用桐油煙11兩、牛膠5.5兩和藥水9.5兩,但這是在1~12月時的比例,若是6、7月,則用桐油煙11兩、牛膠6兩和藥水9兩。而「松煙墨」則是松煤16兩、膠4或5兩和藥水8兩;而「久藏墨」則是桐油煙10兩,加上陳年牛膠4.5兩、陳年魚膠0.5兩、秦皮0.5兩和蘇木0.5兩。所以,碳膠之間的比例,約為2比1或6比4。

又據他的說法,雖然藥水的比重,也是相當的高,但是其主要成分是水分。因此,蒸發後,只會殘留微量的藥物。

 

(一)成型方法

 

至於,混合的方法,最重的是「蒸劑」和「杵擣」(註180)等兩項步驟。而這兩項步驟,又以「杵擣」最為要緊(註181)。

而後,再將尚未成型的墨團,依墨模大小,捏取適當的份量,再透過「鎚鍊」和「丸擀」等過程後,才放入墨模(註182)中,以便壓印成固態墨的形狀。

不過,剛成型的墨錠,濕氣仍重,故還須「入灰」(註183)陰乾,而後才可「出灰」(註184)刷淨,再經過填彩和試研(註185)等過程後,便能販賣出售。

因為液態墨最後是製成液體狀態。所以,在成型的方法上,相較於傳統的固態墨來說,簡化許多。就筆者參考開明株式會社,所發行的商品目錄之內容來說,他們是將液態墨的製作過程,分成六項工序:

一「溶膠」:先嚴格選擇優質的膠料,經過熬煮的過程,使其溶解成黏稠狀態,並將膠的黏性,調整成對液態墨最適合的強度。此外,為何廠商首先是從「溶膠」開始,而非取碳。這是因為液態墨的廠商,多不自行燒煙的緣故,而是直接選擇礦物性油煙來製墨。

二「混合」:是將礦物性油煙、香料及膠的溶液,放入旋轉攪拌的機器中混和,而它們混合後的聚合關係,會決定液態墨的品質好壞。

三「輾細」:是再次透過輾轉的機器,將液態墨中的粒子細度和分散狀態,作品質的控制。

四「添劑」:混合攪拌好的液態墨,再放入製墨槽中,並加入濕潤劑和防腐劑。而完成後,還須一定時間的靜置。

五「檢查」:在靜置的時間中,檢查人員會檢查礦物性油煙的分佈狀況、墨色感、書寫感和濃度等項目。

六「包裝」:通過檢查的液態墨,再藉由自動充填機的協助,將墨液注入容器中,再加以包裝出售。而整體的製造時間,若從膠料的溶解到機器的充填,只須要兩週以上的日數,便能夠完成。

因此,就整體的製作流程來看,雖然在製膠的部分,還是遵循古法,但是到了混合和輾細的步驟,則以機器取代人力。「混合」是讓碳膠相和,而「輾細」是讓碳膠與水的分布關係,更為理想,但是這樣的方法,卻也會產生新的問題,因為會無法有效控制墨中的含膠比例。

至於,製黑的方法,雖然也與墨一樣,須要取碳的過程,但是其調和的方法,極為簡單,只要在使用前,將碳膠用手指相混即可(註186)。

前人的製墨過程中,從原料的製造,到最後的加工,是須要許多相關的材料配合,才能達成,且整體的製作過程,至少須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也就是因為如此的講究。所以,製成的墨品,可以保存百年而不會損壞。

前人通常認為新墨不如舊墨來的好,正是因為製墨時,雖有經過入灰的過程,但墨中膠質,並未完全真正乾透,仍必須放置數年時間,墨質才會完全硬化(須視氣候條件決定)。也因此剛製成的墨,並不適合馬上使用。

雖然製墨的過程中,所需留意的事項,各家說法不一(187),但是筆者認為,還是以沈繼孫的觀點,最為貼切,也最為簡明。他認為墨要黑,一是煙品要純淨,而無雜質;二是選用的膠要好,黏性要強,才能減用;三是擣杵的次數要多,墨質才會堅硬,磨出的墨液,也才會細緻。因此,我們不能全憑藥物,誤以為能幫助墨品更好,其實過多,反而遠離了製墨用墨的本意(188)。

 

(二)膠量多寡

 

根據筆者試用的經驗,發現液態墨出現白光的機會,是遠遠的多於固態墨。而這種白光的現象,其實是由膠質的反色光所造成的。但是為何固態墨出現白光的機會,會少於液態墨。這是因為固態墨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杵擣的步驟。而又為何杵擣能減少墨中的含膠量。正是因為墨團受到外力的擠壓後,會將多餘的膠質排出,而能減少在墨中的含量。

會造成墨色中,有紫光、黑光、青光和白光之間的差別,就筆者的看法,是認為紫光、黑光和青光,與所含碳粒的粗細有關。當墨色中反射出紫光時,則是代表所含碳粒最細,而青光則是最粗。至於白光,只有在墨中,所含膠量過多時,才會出現白光(而這種白光,其實就是膠光)。此外,「紫光為上」的說法,似乎也是由晁氏首先提出的,而後代則是繼續沿用這樣的說法。可是在宋代,我們知道是以生產松煙墨為主的年代,而大部分的松煙墨,卻是屬於偏青光的墨色。也因此,晁氏的說法,似乎是與現實不符。不過,在筆者試用的墨品中,雖然也很難找到可以稱為紫光的墨品,但是當筆者將油煙墨和松煙墨相互研磨時,便會產生出如紫光般的墨色來。而這種情況的發生,應該是因為油煙墨的墨色是屬於紅光類的咖啡色光,而松煙墨是屬於偏藍光類的青色光。又當這兩種墨相互研磨時,就會出現色光混和的現象,而變成前人所謂的「紫光」。所以,晁氏所說的「紫光」,應該是屬於含細碳比例較多的松煙墨。

液態墨雖然是以液體的狀態加以保存,但是在墨品的濃度上,依然有所不同的(註189)。就其墨品的標示原則來說,會用不同的文字加以註明。例如「超濃墨」、「濃墨」和「中濃墨」等,當然也有些未加以標明的。而就筆者的使用經驗來說,當液態墨的濃度越高的時候,則所用的膠質,黏性就越強,但是其墨色的黑度,也是最高,膠質的反光,也是最強(註190)。而未標明的液態墨,則多數皆可直接的使用,且使用上,也比較感覺不出膠性的強弱,對筆尖運行的影響。也因此,若我們是使用濃度較高的液態墨之焦墨,則是最好先用。否則若是最後才疊上,就會產生強烈的反光效果,而無法與其它的墨色相容。

不過,墨中的含膠量,也不能過少。因為過少,會讓筆尖難以運行,而增加與紙面的摩擦力。此外,膠量過多或膠性過弱的時候,也會容易讓碳粒的分布均勻,使得淡墨與淡墨之間的覆蓋性變差,又無法讓前後堆疊的墨色,有所區別。

    因為黑色顏料在使用前,是以粉末狀態加以保存。所以,我們很難對顏料中所含碳粒的粗細,做出適當的要求,也就是說,固態墨可以用硯,而液態墨則可以用取碳技術的優勢,來控制墨中所含碳粒的粗細度,但是我們在自製黑色顏料的過程中,是無法做出同等的控制。

當我們取得黑色顏料的黑碳後,大多會以粉末狀態加以保存。這是因為要保留其材質特性,如果作成墨般,就會與墨的材質特性接近,而多少失去使用黑色顏料的意義。

不過,倘若一定要獲得更為細微的碳粒,則就必須再次的加工,而可以選擇的方法有三,一是用缽研磨,二是加膠漂淨(註191),三是製成固態墨的形制。而這三種方法,雖然以第三種方法,最為有效,但是也會讓黑色顏料的材質特性,與墨相近,而降低其製作與使用的意義。

 

  生產用途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前人對製墨的要求,絕對比製作黑色顏料的要求,高出許多。而會造成如此的差別待遇,當然與兩者的生產用途和使用的對象有關。

 

(一)書寫功能

 

雖然,歷代的墨工,製作了許多極佳的墨品,以供文人雅士的使用,但是墨工製墨的目的為何,而文人用墨的目的又為何,主要是為了書寫,還是作畫。而若要解答這樣的問題,則我們可以先透過日本的製墨廠商,對於所生產的墨品之用途說明中加以了解。

首先,我們可以將日製的液態墨,分成「普通墨」和「青墨」兩種。而就筆者試用「普通墨」的心得來說,其實這些「普通墨」都應該是屬於油煙墨的一種,而「青墨」則是與我們的松煙墨相同。

此外,透過附表8的列舉,我們也能夠了解兩者的用途,有著明顯的不同。「青墨」是他們用於水墨畫的墨,而「普通墨」是用於書道的墨。

又我們也可以了解,屬於「青墨」的墨種,比起油煙墨來說,可謂少之又少,象徵液態墨的消費族群,以書道家最多。所以,廠商才願意衍生更多的產品出來,以供他們的使用。

這是因為在市場機制中,墨品存在的壽命,是由消費者所決定的,當製作出的商品,沒人購買時,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再度生產。也就因為如此,如果身為創作者的我們,對材料不多作要求,自然而然,也就不會有廠商,製作更好的材料,可供我們使用。此外,目前台灣所剩的紙廠及墨廠,是已經接近於個位數的情況。所以,如果我們再不加予重視,勢必將來會更形惡化。

(附表8)日製液態墨的用途表

墨名

用途

廠商

墨之寶

作品制作用高級液墨

開明

玄妙(青墨液)

書道用、水墨畫作品用

開明

墨乃寶

作品制作用高級液墨

開明

書乃華

作品制作用高級液墨

開明

玄龍

專門家用特選濃墨

開明

玄華

專門家用特選濃墨

開明

玲瓏

書道專門家用

開明

墨之華(普及品)

書道專門家用液墨

開明

墨之華(濃墨)

書道專門家用液墨

開明

墨之華(精製)

書道專門家用液墨

開明

開明書液

書道液墨

開明

開明書液(中濃墨)

書道液墨

開明

開明書液(濃墨)

書道液墨

開明

開明書液(作品用)

書道液墨

開明

開明墨汁

書道液墨

開明

墨之元

書道用、事務用、繪畫用、版畫用

開明

青墨

專門家用

開明

作品用墨液

祥碩堂

懷素

作品用最高級油煙液墨

祥碩堂

墨之精

專門家向條幅用(書道用)

墨運堂

因此,我們明白液態墨中的油煙墨之生產用途,主要是在書寫。而中國製墨的目的,是否也與日本相同。據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的解釋,他是說:『墨,書墨也,從黑從土,墨者烟煤所成土之類也(註192)。』又明方瑞生在《墨海》的〈後序〉中,也說:『墨之用在書,茍有用於書凡墨。』可見中國製墨的主要用途,也是在書寫,只不過這種約定俗成的用途,在前人的生活中,是極少被強調的。

就前人製墨的重點來說,墨的材質特性與書寫的用途,是較為貼近,而與繪畫較為疏遠。因為無論是晁氏的《墨經》,還是沈繼孫的《墨法集要》,在他們對於碳粒的粗細、膠性的強弱、膠量的多寡或用藥的目的等等之製作觀念中,我們都無法找到因為繪畫用途的關係,而調整的製作方向。

另外,前人所談到有關墨色的部分,也應該都是非指繪畫的墨色(註193)。同樣的,前人對筆紙的研發和改良,也與墨相同,都是為了符合書寫的功能,而加以改進的。

在水墨畫中,所使用的材料之特性,可以說大部分都是為了符合寫字者的須求,而量身訂作的,例如對墨性的要求,是選擇的碳粒,越細越好。正是因為當墨中的碳粒越細,越能消除與筆紙間的摩擦力,且能產生的墨色變化,也就越多;對紙性的要求,是首重紙張的光滑度和吸水性。光滑度是為了降低筆尖與紙面的摩擦力,以達到墨線的完美呈現;而吸水性則是讓筆尖的墨,能夠快速的滲入植物纖維中,以減少運筆的時間;對筆性的要求,若就繪畫的使用來說,中國書寫類的毛筆,雖然也是極為適用於繪畫上,但若是再與水彩筆相較,則顯然還是混雜許多的毛料,反而不如水彩筆的純粹。

就筆者實際使用經驗來說,某些製作精良的油煙舊墨,並不適合於繪畫使用,因為有難以磨濃畫黑的問題,尤其是在墨色的對比上,效果極為有限。而日本古梅園所製的「五星紅花墨」,亦是相同現象。又為何精製的油煙墨,是無法磨濃畫黑,正是因為其中所含碳粒過細,佔有比又過於偏細所導致的(請參考本文中對於碳粒粗細的說明)。

就油煙墨和松煙墨,兩者在線條的表現上來說,若以宣紙畫線來說,則我們發現油煙墨的線條比起松煙墨,更為細膩,且運行的感覺,也較順手。這也是因為油煙的碳粒粗細比起松煙,更適合於表現文字的線條,又能增加書寫的速度。因此,油煙墨才能取代松煙墨,成為文人雅士喜用的墨種之一。

因為就是生產的用途與材質的特性,有著息息相關的關係,而「墨」會從「黑」字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單字,也是因為如許慎所說的,因墨是用來作書寫的材質。所以,前人才會依照用途的不同,將兩者區分開來。

況且,從古至今,將墨用於書寫的人口,是遠遠的超過將墨當作繪畫用途的畫家,也是因為有如此龐大的商機,才吸引這麼多優秀的墨工,投入這樣的行業中。也因為墨仍然是一種市場機制下的商品,市場的導向,決定了墨品的材質特性,也因為使用者眾多,讓生產者有利可圖,願意講究製作的品質,研發更為優良的產品。所以,我們必須透過書法的使用角度,來看待前人對墨的材質要求,才是較為貼切且合理的。

對於製造者來說,消費者的喜好,是可以決定他們的生產方向。這是因為牽涉到利潤的因素,當然也是關係著企業生存的問題。在古代,墨業之所以能夠吸引如此眾多的墨工,投身此行業中,並願意加以改良,來提昇自我的市場競爭力,代表從此行業中,可獲得的利潤,是相當誘人的。而他們製墨的主要消費對象,當然是屬於知識份子,也就是文人。而文人用墨,最大的目的,在於寫字。雖然也有文人,將墨用於繪畫上,但並非全部的文人,皆可為之,這是因為還必須牽涉到其它條件。也因此,我們幾乎找不到專門為繪畫用途所製的墨品。所以,對製墨者而言,顯然是製作書墨的商機,遠大於畫墨。

 

(二)繪畫用途

 

就中國繪畫的顏料來說,主要可以分成植物性和礦物性顏料兩種。

植物性顏料,如花青、藤黃等,而礦物性顏料,如石青、石綠等。就所含色料的顆粒粗細來說,黑色顏料的材質特性則與礦物性顏料相近,而植物性顏料則與墨相近。所以,黑色顏料的用法,也會類似礦物性顏料的用法,僅單獨使用,而墨則會與其它植物性顏料相調。不過因為任何物體,都有不同的色彩,可以被我們察覺,也因為要模擬這些色彩,人類才發明各種顏料,就是希望利用它們,來呈現畫面中,物像的色彩,但是這是的目的,是不太可能達成的。這是因為真實物像的色彩,在色相上,是遠遠的超過我們所製造的顏料,也就造成多數的顏料,必須要與其它的顏料相調,才能表現些微的物像色差。也因此,畫家只能用類似色的概念加以揣摩。

而顏料的運用,也受到人為因素的左右,勢必存在著一種競爭的關係。因為必須要在色調的彩度或明度上,與同類的顏料有所區別,且在色彩的效果上,也必須要有穩定性和特殊性等兩大特點,才會被畫家們繼續的使用。

所謂「穩定性」,就是色彩的明度和彩度,必須穩定,盡量不受外在的因素,而減弱或脫色。所謂的「特殊性」,就是要與同類顏料的色彩效果,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就能不被淘汰。所以,就前人記載的文獻資料來說,可知前人運用各種黑色顏料的目的,雖然也有充當墨用者,但主要還是在繪畫上(註194)。

當然,這樣的使用方向,也就會與墨產生了相互競爭的關係,而且似乎黑色顏料,在中國水墨畫中的角色,又比墨更為曖昧。

因為我們知道歷代的畫家,幾乎都是用墨作畫,而原本屬於繪畫用途的黑色顏料,卻鮮少有畫家願意去使用它(註195)。為何會有如此奇怪的現象產生,正是因為歷代的水墨畫家,所選用的材質,幾乎都是從原本書寫用途的材料加以轉用,也就造成墨的材質特性,比起黑色顏料來說,更適合於水墨畫家的使用。所以,就兩者在材質用途的角色來說,最為重要的差異性,便是黑色顏料一直被當作繪畫的顏料來使用,而墨則有著「書畫共用」的發展脈絡。

就材料運用的演變來說,黑色顏料的發明與運用,是比墨來的更早,也更為悠久。因此,可以說黑是墨的前身。但是為何黑色顏料,又被前人加以改良,而變成墨。這是因為先民,在使用的經驗中,發現黑色顏料的色彩穩定度,高於植物性顏料,且取得的方法,又較礦物性顏料來的容易,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的優勢,逐漸的被改良成適合於書寫的材質。而墨之所以能夠取代黑色顏料,成為中國水墨畫的重要材料之一,是因為有專門生產的行業出現,讓它的取得上,方便許多。此外,墨的使用,也較黑色顏料更適用於筆紙上。所以,原本黑色顏料的繪畫功能,逐漸消退,到了後來,幾乎不見水墨畫家的使用。

也因為如此,如果我們了解墨的材質特性,主要是依照書寫者的要求加以製作。當然也就造成我們用墨作為創作媒材的時候,經常有難以畫黑的問題發生,也是因為材質的製造者,並非針對畫家的需求,來生產相關的墨品,當然墨色的黑度,就會有不如黑色顏料的情況出現。

可惜雖然黑色顏料有這樣的優勢,但是在中國水墨畫中,卻難與其它相關的材料,完美的結合,而受到畫家的冷落。至於,日本膠彩畫顏料中的黑色顏料,雖然多少受到墨的影響,但是使用的情況,似乎比中國稍好。這是因為至少還有專門生產黑色顏料的廠商,在從事生產。而在歐美的油畫和水彩畫中,雖然也是重視色彩表現的畫類,但是對黑色顏料的開發,似乎也是興趣缺缺。這是因為黑色顏料的色調,是屬於中性的顏色,而與白色相同,不太容易與其它顏料相調,而且相調後,也會減弱其它顏色的彩度和明度。所以,很少被大量使用。

不過,儘管中國水墨畫家,大多用墨作畫,但是對於松煙墨與油煙墨的使用,卻也有著極為不同的方向。例如張大千在《畫語錄》中,曾提到他對兩者,在使用層面的見解(註196)。

就他的觀點來說,是認為油煙墨較松煙墨,更適合於繪畫的使用。這是因為對他而言,油煙墨的墨色,富有光彩,而松煙墨只是黝黑。但是他也認為,雖然松煙是黝黑而無光彩的,但也還是能用在染人物的毛髮上,只是在山水畫或花鳥畫中,比較不宜採用。所以,他的觀點,足以說明材質的用途,也與畫家的使用經驗有關,而且是透過使用的成效,作為選擇的依據。

如果就油煙墨的材質特性來說,是比起松煙墨,更適用於現代水墨畫的使用,除了這是因為其碳粒較細,染墨或畫線時,所能表現的墨色之細膩度,遠比松煙理想外,也與相關材料的結合有關。所以,近代的水墨畫家,也大多是用油煙墨作畫,而非松煙墨。但如果以濃墨的黑度來論,依然是松煙較黑。

 

(三)觀賞價值

 

除了上述的用途外,前人製墨還有一項主要的目的,便是觀賞。而就前人製墨的發展來說,在唐宋時期,仍然是偏重於製作內容的要求,而到了明清時期,卻轉變成重視外觀形式的方向。這是因為當時的墨工,不僅生產一般的實用墨,也大量製造所謂的「觀賞墨」。而這種用途的墨品,因為受到生產者在所賦予的功能上,是偏重於觀賞性而非實用性。也就造成觀賞墨,在外觀上,琳瑯滿目,而有圓形、碑型、圭型、獸型或六角形等等的樣式。同樣的,尺寸的規格,也不以方便研磨為考量。而圖案的內容,則有天文地理、歷史典故、奇聞異事或山水花鳥等等的題材。不過,這種強調外觀的發展,也會造成觀賞墨的實質內容,參差不齊,好的可能是用頂煙製作,差的可能是如同鍋底黑一樣。

在古代,同樣被作成墨般型制的顏料中,以硃砂墨最被常用。另外,還有所謂的五色墨。而這些顏料原本是繪畫用途,卻同樣被作成墨錠狀,以供書寫時使用,顯現前人對書與畫的材質界定上,依然有所區別的。也因此,材質的外觀,多少還是會依照生產者所賦予的功能,而有明顯的差異。至於,材質的內容,則與生產者的道德感有關。

在中國製墨史中,宋明兩代,可謂是兩大高峰,而興起的因素,與兩代的文風鼎盛,有著密切的關係。此外,若從兩代文人所著有關製墨的典籍來說,可以略知兩代的墨工,在製墨的追求上,也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例如就宋代而言,我們可看出較為重要的三點方向:

一是雖然此時是以製作松煙墨為主,但相較於唐朝來說,在取碳設備的改良上,可謂是一項突破性的改革。

二是對於油料與煙品的關係,尚在摸索的階段。雖然宋代的墨工,是以松煙製墨為主,但是仍有少數墨工,採用油煙製墨。而我們也知道,以油製墨,可以選擇的油料種類,也是極為的廣泛,如桐油、菜種油、芝麻油和蘇合油等,但是在宋代,墨工對這些油料的使用,尚未形成以桐油為尊的共識。所以,可見當時的墨工,對油料與煙品的關係,仍然停留在摸索的階段。

三是對用膠的方法,越來越有經驗。這是因為筆者據元陸友《墨史》的記載,發現他對宋代墨工的介紹,往往是偏重於對膠法的提示,也就是說他對於膠法的提及次數,遠高於對其它製作方面的陳述。所以,可見宋代墨品的優良,除了是透過設備的改良外,也與他們對用膠的掌握,有所關聯。

至於,明代的發展,則是朝向將墨品藝術化的趨勢,也就是更強調外觀的美化。而這樣的追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可以從當時的製墨名家,所著的書籍中,發現大部分的書籍,都附有如藝術品般精美的墨樣。這也難怪謝崧岱在著《論墨絕句詩》一書的序文中,會說:『自宋以來,晁氏則有《墨法》,始辨光色。冀公則有《墨法》,迺論製配。沿至於明,程君房有《墨苑》十二卷,方于魯有《墨譜》六卷,大率角勝於形製之間,而於墨法,實未有聞。』可見明代的製墨風氣,是重視外在的美觀。所以,總結來說,筆者認為宋代的製墨發展,是以製作的內容為主,而明代則是以外觀的形式為主。

明代的墨工,除了透過不惜成本的製作佳墨外,也因為對墨品的圖案和墨名的典故,極度的講究,而讓他們與文人的接觸,更為頻繁,也就成功的打進了文人的市場中(這也與他們的出身有關,因為當時的墨工,也有本屬於文人身分的,但是卻棄官,轉行製墨,如程大約和曹素功等二人皆是)。而他們與文人之間關係,也可以從他們所著的書籍中得知。

例如就《程氏墨苑》一書的內容來說,我們可以發現,由於程大約同時也是文人的身分,除了自行寫注外,在此書中,願意為其寫序題跋或作贊抄注的文人,多達百人以上。可以想見他與文人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另外,觀賞墨的出現,也讓明代的墨工,如程大約與方于魯二人,能夠吸收到可觀的利潤,並投資龐大的資金,來印製有如商品目錄的書籍。而這類的書籍,在宋代是未有所聞的。

當然這樣的發展,也讓墨的角色,在古人的心中,逐漸的改變。從原本只是書寫的材質,轉變成貴族和文人之間,閒暇的時候,附庸雅俗的藝品珍玩,且價格之高,也非一般的市井小民,可以購買的(附表9、10)。

(附表9)曹素功《徽歙藝粟齋墨品》的墨品價格表

墨名

價格

隃麋墨、第一墨

每部20兩

瑞慶圖

每部16兩

大士象贊

全部10兩

依園圖、富貴圖

全部10兩

天台十景、西湖十景

每部7兩

霍甘園、新安名勝、列宿圖、瀟湘八景

每部5兩

九畹芬芳

每觔3兩

竹燕圖

每函1兩6錢

手卷

每卷1兩5錢

紫玉光、天琛

每觔6兩

蒼龍珠

每觔5兩

天瑞

每觔4兩

豹囊叢賞

每觔3兩2錢

青麟髓

每觔3兩

千秋光

每觔2兩8錢

筆花

每觔2兩4錢

岱雲、寥天一

每觔2兩

薇露浣、非煙

每觔1兩8錢

香玉五玨

每觔1兩6錢

文露

每觔1兩5錢

紫英

每觔1兩2錢5分

漱金、大國香

每觔1兩2錢

蘭煙、妙品

每觔1兩1錢

極品

每觔1兩

萬年紅

每觔4兩

如果就本書附表10所列舉的,清汪近聖《鑒古齋墨品》的價格表來說,例如「御製花卉詩」的定價,是全部200兩,又「御筆題畫詩」和「洋菊詩」,是每部80兩;而只有名稱的,如「大國香」、「紫露」、「墨精」和「桐圭」等,價位最低,且全部都是以斤為單位來販售。當然從這樣的價格表,我們也不難看出一件事實,就是墨品的價格,明顯的是觀賞墨高於實用墨。

但又為何觀賞墨的價格,會居高不下。這是因為由於將墨團定型的墨模,大多是由六片木板所組成,而刻模的工作,同樣是屬於專業的技能。就筆者曾於友人家中,親眼見到古人所刻的墨模來說,是可以用嘆為觀止四個字,來形容當時的感受。所以,更加了解這項的技能,絕非一般工匠,可以為之。

由於墨模上的圖案或文字,是以刀代筆,將所需要的圖案,左右相反的方式加以刻上,或為陰紋,或為陽紋,但是難度極高,因為是在木塊上,直接下刀,而且紋飾越是複雜,代表線條越多,線距越密,所需花費的時間和人力,也就相對的提高。也因此,師傅的技術越好,刻工越是精美,代表這項的花費,必將倍增許多。當然也就造成觀賞墨的墨價,會高於實用墨的原因。

(附表10)汪近聖《鑑古齋墨品》的墨品價格表

墨名

價格

御製花卉詩

全部200兩(做二提梁)

御製仿古硯墨

單部60兩

御製耕織圖

每部40兩

御筆題畫詩、洋菊詩

每部80兩

御製四靈圖詩

每部50兩

御製詠詩墨、羅漢贊、四庫文閣詩墨、萬春集、慶詩墨、壽平仿倪瓚十萬圖詩墨

每部32兩

御製淳化軒記、快雪堂記、內殿龍香

每部30兩

御製棉花圖詩、民生在勤詩墨、重排石鼓文墨、進呈輞川圖、賜硯堂

每部25兩

御製西湖名勝圖詩、四友圖詩、進呈光被四表

每部25兩

周宣王石鼓文墨

每部20兩

黃山圖

每部13兩

天下名勝

每部17兩

九有凝熙

每部16兩

名花十友

每部15兩

白岳凝煙

每部5兩2錢

瀛洲圖

每部4兩5錢

五色硃墨

每部50錢

十色硃墨

每部30錢

仿方于魯墨譜四十種

每提11兩(做二提梁)

集錦楠木提梁

每提4兩

五岳名勝、兩京名勝、江南名勝、江浙名勝、東南名勝

每函3兩4錢(函同套)

八仙墨

每函7兩5錢、小函1兩6錢

心經

每函3兩(一卷6錢)

三元墨

每函1兩5錢

漢瓦黃山

每函1兩

即墨吉貨刀、忠懿王金塗

每函8錢

玉堂寶翰(手卷書冊)

每函1兩6錢、1兩5錢

十色硃墨、八卦配十色圖

每函6錢

宅中奇耦

每函3兩6錢

鳳池雲

每函2兩

驪龍珠、惜如金

每觔45兩(觔同斤)

古隃麋

每觔25兩

新安大好山水

每觔6兩5錢(1兩10錢)

萬杵凝霜

每觔25兩

一統萬年青、五百斤油、家傳一經

每觔15兩

長庚圖、天門山圖、采石山圖、黃海元霜、文章濡染、景室真香、清和神品、碧湖清賞、純粹精

每觔7兩5錢

雲海鍾靈

每觔6兩5錢

圭璧光、漁樵耕圖

每觔11兩

恩承湛露

每觔10兩

天膏

每觔9兩

觸石雲、麝香月、千秋光、墨苑萃精(薈集諸品計八種)

每觔6兩2錢5分

龍光萬載

每觔5兩5錢

夫人璧、南宮池水、青麟髓、書畫墨、東壁圖

每觔4兩2錢5分

龍祥鳳舞

每觔3兩2錢

青雲路、漱金、寥天一

每觔2兩9錢5分

臨池草聖

每觔2兩4錢5分

黃金臺、大國香、紫露、墨精、桐圭、文魁、天水、文石、一品、妙品、極品

每觔2兩

貢硃

每觔20兩

這種將墨品轉變成觀賞用途的發展,也有相對的優缺點。優點是讓墨的改良,朝向藝術化的方向,而得以延續精進,但是也無形的造成,文人對墨品的評斷,重視的只是外觀的形式,而非實質的內容。同樣的,也就影響後代的我們,對墨品的要求,似乎是有些模稜兩可,也對用墨的意義,產生了似懂非懂的認知。

 

(四)其它功能

 

墨在古代,也兼具醫療的功能。又為何墨具有醫療的功效,這是因為前人在製墨的過程中,加入了許多原本用來治病的藥材。也因此,在古代,墨是可以治病的。而這種用途的墨,也有其專屬的名詞,即是「藥墨」(註197)。

另外,在古代墨還有一項用途,便是印製書籍。而這樣的用途,也是否影響墨的改良方向,不甚明瞭,但是可以確信的,印字用墨的觀念,是從寫字的模式加以轉化的。所以,在使用的目的上,應該還是與書寫的功能相近。

 

(五)製作目的

 

至於,材質的製作目的或是生產的用途,對於我們使用者的影響,主要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是在構成的材質特性上。

大致來說,如果我們作畫是用液態墨的時候,往往會選擇日本所製的油煙墨來用,而我們之所以會採用的原因,是源於傳統認知的主觀判斷,就如同日本畫家會選擇青墨的道理相同(註198)。可是這些原本屬於油煙墨的液態墨,在研發上的考量,卻不見得是針對我們的使用須求,來加以製作的。而當為了方便書法的使用,也往往會讓墨品的材質特性,具有碳細膠多的特點。

這是因為當墨中所含碳粒越細,則與筆紙間的摩擦力,就可以降到最少。而膠除了是幫助碳粒黏於紙張外,也具有潤滑的作用,而能使筆尖在接觸紙面的時候,較為容易的滑動。

可是這樣的特點,運用於繪畫上,就會造成一些問題。因為固然碳細膠多,是可以增加運筆的速度,但是紙張的植物纖維,在吸收墨水的過程中,是有時間性的。也因此,當我們的筆尖,滑過紙面的速度過快時,就會讓碳粒無法滲入到植物纖維的深處,而讓線條的墨色,變得單薄。

我們如何了解自我的運筆速度過快,最簡單的方法,即是墨色乾掉後,將紙面反過來觀察。如果灰白的紙色較多,就代表有上述的問題發生。所以,雖然生宣的吸水性,高於生棉紙,但如果我們不注意行筆的角度和速度,其實不盡然,畫過的墨色,皆會滲到紙背。

如果我們又是使用容易暈墨的生宣作畫,可以想見我們在下筆的瞬間,絕對比在生棉紙上,增快許多。當然,也必然影響我們在描繪物像的線條上,往往缺少沉穩厚重的感覺。所以說,雖然有好的材料,不盡然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但是如果畫家不夠了解自我使用的材料特性,或是優缺點,那麼要畫出好的作品,更是緣木求魚。

因為傳統固態墨的碳粒,比起現代的液態墨來說,也是較為粗大些。所以,在用筆的時候,是必須放慢行筆的速度,也才能讓碳粒有更的多時間,填滿紙張的纖維,也才能呈現飽滿厚實的線條感覺。換句話說,雖然這之間的運行速度,可能只是零點幾秒的差異,卻也決定了使用成效的好壞。

二是在材質的使用方向上。

如果說材質的製作目的,影響了材質的特性,那麼材質的特性,也同樣會影響創作者在使用材質的方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熟紙中的礬紙,絕對無法表現出生紙中的宣紙之墨色變化。同樣的,硬毫筆中的狼毫筆,也絕對無法展現出軟毫筆中的羊毫筆之線條特性。又同樣的,黑色顏料中的鍋底黑,也絕對無法呈現出固態墨中的油煙墨之墨色層次。所以,就是因為有如此般的差別性,也就促使創作者必須面對不同材質的屬性,並與材質作某些層面的妥協。

清戴熙在《習苦齋畫絮》一書中,也曾經對畫家與材質的關係,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說:『作畫是依靠著紙楮,而紙楮有澀滯或光滑的不同。所以,畫面就有蒼茫、淹潤、靈妙、樸古等各種的感受。而這樣的不同,也都是因為順應時勢的誘導而行使的呀!且是不得不如此行使紙楮也(註199)。』而他的說法,非常容易讓我們誤以為,似乎是畫家迫於無奈的因素,而接受了材質的特性,且又似乎多少有材質特性凌駕於畫家創作的感覺。又如果我們繼續引申他的說法,最後好像全然是由於材質的特性,決定了畫家作品的面貌,而與畫家的想法或意圖無關。

不過,什麼樣的材質,適合表現什麼樣的畫風,仍然是由畫家的主觀感受而決定的。也就是說,材質的特性,雖然會影響畫家在使用材質的方向,但是該如何使用,又如何使用才是好的,依舊是由畫家的想法和經驗,所決定的。也因此,畫家與材質的關係,不全然是不得已的情況,反而應該是屬於一種相互妥協的關係。

也就是說,不盡然是因為畫家受到材質的奴隸,而被迫接受的。反而應該是畫家欣然接受了不同材質的特性,並順應著不同材質特性的優缺點,所作的選擇。甚至兩者的關係,可以轉變成,由於畫家具備長期使用各種材質的豐富經驗。因此,能夠將兩者的關係,提升到是由畫家本身先決定創作的內容後,才會開始在腦海中思考,並選擇適合表現此創作內容的外在材質。當然,這樣的做法,更能將材質與創作的關係,緊密的結合起來。

就是因為墨品的材質特性,是受到書法藝術的影響,而具有碳細的特性,是適合表現各種線條的,是適合透過筆意來呈現畫家的創作意圖的,是適合表現各種的色調層次的,也是適合表現細膩畫質的。所以,當我們在使用墨品的時候,也就不能不考慮自我使用材料的特點,來進行操作。

三是在畫家的創作觀念上。

如果說材質的生產目的,影響了生產者的製作方法及觀念,那麼材質的特性,同樣也會影響創作者的風格走向,甚至是對於作品的要求,也都會有連帶的影響。

其實,材質的製作目的,對於畫家的創作內容之影響,是更為無形且深遠的,而且在前人的用黑用墨的觀念中,是最能相互的驗證。就例如「善書必能善畫,善畫必能善書」的觀念(註200),為何會被歷代的畫家們所依循。而其所隱藏的意義,也正如其意的暗示著兩者,在使用材料的共通特質。所以,可見畫家的創作觀念,或多或少的,都會受到材質製作目的的影響,而有所牽動。

 

  小結

 

雖然,墨與黑色顏料,所選擇的碳料種類,不盡相同,但是仍有一項共通的特點。而這個共通點,就是它們都是前人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的物質。例松材來說,因為松樹的樹幹,飽含油脂的成分,且又易於燃燒。所以,自古以來,是被當作火炬來使用(註201)。也是因為前人在長期使用這些原料的過程中,發現它們可以當作製墨作黑的碳料。所以,才逐步改良取碳的方法,最後演變成為我們所用的書畫材質。

不過,兩者之間,也有著不同的發展脈絡。例如製墨的原料,在唐宋是以松煙為主,在明清則是以植物性油煙為主,而近代又轉變成以礦物性油煙為主,可見有明顯的篩選過程,反觀黑色顏料,卻不見這樣的趨勢。

(附表11)各種墨與黑色顏料所用碳料的分類情況

材質

類別

屬性

原料種類

固體類

植物性

松枝

液體類

植物性

桐油、麻子油、皂青油、菜子油、豆油、生漆、蘇合油、胡麻油、椿油、茶油等。

動物性

豬油、鯨油等

礦物性

重油、輕油、木餾油、瀝青、焦油等。

黑色顏料

固體類

植物性

鍋底黑、石榴黑、檳榔黑、燈草黑等。

礦物性

石墨。

液體類

植物性

生漆、煙煤黑。

動物性

烏賊黑。

礦物性

煙煤黑。

又為何兩者有這樣截然不同的發展,這裡所牽涉的因素,其實是相當複雜的。首先,是因為碳料與煙品之間,存在著一種難以突破的障礙所導致的。就筆者作黑的經驗中,發現原料的屬性與獲得的碳粒品質,有著直接的關係(附表12)。

(附表12)固體類植物性煙和液體類植物性煙的比較

名稱

物質屬性

碳粒獲得方法

獲得的碳粒粗細度

石榴黑

固態植物性煙

隔火燒製,研磨其殘留物質。

碳粒粗細範圍近,但多數為粗的碳粒。類似礦物性顏料。

鍋底黑

固態植物性煙

直接乾燒,收集飄起附著於鍋底的黑煙。

碳粒粗細範圍廣,粗細差異大。類似松煙。

桐油黑

液態植物性煙

以燈草引燃,收集飄起附著於碗內的黑煙。

碳粒粗細範圍近,多數為細的碳粒。類似油煙。

在自然環境中,物質保存的形體不同,代表所構成的分子結構,也就會有所不同,當然可以獲得的煙品,也就會有不同粗細的差別(註202)。例如桐油黑的碳粒,都較鍋底黑或石榴黑細小(註203)。正是因為桐油黑是收集液態油脂引燃的煙,而鍋底黑是收集固態植物燃燒的煙,石榴黑是研磨固態石榴皮的碳化物。當然研磨的碳粉,是不如飄起的煙細,而固態植物的煙,當然也不如液態油脂的煙細。這也是為何松煙墨所含的碳粒,相對於油煙墨來說,含粗碳較多的理由所在。

此外,燃燒的方法,也會影響煙品。例如為何都是屬於油煙的桐油和石油,在所獲得的煙品上,仍然有粗細不同的差異性。這是因為在引燃植物性油料的過程中,我們很難控制火力的大小及碳化的速度,當然所收集到的煙品,多少會有較粗的碳粒出現。而礦物性油煙,因為是在密閉的環境中,以接近汽化的狀態下加以不完全的燃燒所獲得。所以,其碳粒的品質,遠比在自然環境中,更為純淨可靠。也因此,能細分出更多的等級,而相較於以往的分級,最多三等,更能看出這種方法的優勢。

當然,仍有一些現實的條件,也會造成前人改變製墨所需碳料的種類。就例如原料的取得來說,宋代的沈括,雖然已經發現液態的石油,可以製墨,但是卻未被前人廣泛的利用。這是因為其取得上,有地域的限制,而遠不如各種植物性油煙來的便利。

就原料的製造來說,製作松煙墨的松材,大約是燃燒四五百公斤後,可以獲得松煙十公斤。雖然是比植物性油煙經濟,但是也是因為唐宋的墨工,過度的砍伐松樹,導致產地的逐漸稀少,而終趨沒落(註204)。

至於,植物性油煙相對於松煙而言,有著種類較多,取碳空間較無限制以及碳粒品質較佳等等的優點。所以,能夠取代松煙,成為明清製墨的主要原料,但是仍然由於每一斤油料,只能得到上煙一兩多(註205),所需的成本,還是過高。也因此,又被礦物性油煙所取代,而這種取而代之的情況,其實早在民國初年,就已經開始。這是因為製墨所用的桐油,民初時被大量的外銷,導致油料的缺乏,而必須進口國外製的工業用碳。

前人對於製黑的碳料,雖然未作出篩選的要求,但是因為其取得上,並非有專門的行業,從事生產。所以,是必須由畫家自行製作(註206)。又因為作黑的方法,並非十分的簡便,尤其在取碳的時間上,相當的費時,若是無特殊的須求,多數的畫家,是不太願意自製的。

況且,近代水墨畫家所使用的紙類,也大多屬於輕薄而光滑的宣紙,也絕非適合於色料過粗的黑色顏料。而這些種種的因素,當然也就限制了黑色顏料的使用,難以普及的原因。

就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三者的製作方法來說,固態墨在和膠成型的過程中,加入杵擣的步驟,對於墨性的幫助,可分為兩點:

一是可以讓碳粒與膠質緊密的結合。

二是能夠有效的掌握,所含碳膠的佔有比例(註207),而能讓墨更符合於書寫的用途上。

雖然,液態墨在碳粒的粗細度上,可做出嚴格的控制,但也是因為缺乏同樣的步驟。所以,在材質特性上,有含膠量過多的問題出現。

在液態墨的部分製作觀念中,極有可能是有意識的,增加墨中的含膠量。因膠量多,可以減少筆與紙的摩擦力,更利於文字的書寫,但這樣的目的,卻也會影響紙上的墨色效果,因為膠多會容易讓碳黑被膠光所掩蓋,反而不利於繪畫使用。因此,我們還是必須留意液態墨的生產用途。

而黑色顏料雖然也是與液態墨相同,在製作方法上,缺少杵擣的步驟,但是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不同的黑色顏料,保有更多屬於各自的材質特性。也因此,因為材質生產的用途之不同,就會導致製作方法的不同,而製作方法的不同,也就會影響材質特性的不同。所以,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絕非是我們所想像的如此單純。

總結以上的說明,我們更加清楚前人製作黑色顏料的時候,九州书画网為何未對碳粒的粗細度作出要求,便是因為要保留碳粒的質感、色彩與黑度,才能符合其繪畫的用途。而墨所講究的是用越為細小的碳粒來構成,如此才能展現其真正的書寫功能,也才能與其它相關的材料加以配合,進而達到線條的完美表現(註208)。

也因此,雖然墨中所含碳粒的特性,是較不具有個別的差異性,但是又九州书画网因墨所含的碳粒,都是極為細小,所能調出的墨色,又極具變化,反而比黑色顏料更適用於水墨畫中。所以,墨的材質特性,是可以兼顧書寫和繪畫功能的,而黑色顏料僅在繪畫上。

送货方式 售后服务 付款方式 包装运输 合作加盟 退换声明 版权声明 购物流程 团购
保密安全 企业文化 保真声明 常见问题 法律声明 本站章程 VIP服务 建议投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 | 欢迎加盟 | 业务联系
版权所有:九州书画网 技术支持:通达网络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河南长庚律师事务所 张红卫律师
 直销电话:  电话:18003932399 13903933796 0393-4878427 联系人:方先生
豫ICP备11008041号-1